第三卷 破陣子 第四章 社鼠 (八 下)(第3/4頁)

此外,對於屬下一眾部落武士的訓練,也需要更加抓緊。雖然這些武士個個在馬上都是好身手,然而行軍打仗畢竟不是賽馬打獵。跟李嗣業麾下的陌刀隊、段秀實麾下的斥候營相比,這些部族武士簡直就是群烏合之眾。與前兩者一對一單挑,絕對不會落於下風。雙方各出一夥人對戰,則十場中至少要輸掉七場以上。若是一旅對上一旅的話,根本不用打,王洵麾下的那些武士會被人虐得連北都找不著!

還有就是關於嫡系隊伍訓練、補充和軍官的選拔問題。眼下不止是安西軍,整個大唐各軍鎮,都存在著將多兵寡的麻煩。以王洵目前中郎將的身份,理論上說至少可帶足一府兵卒,麾下設兩個別將,四個校尉,八名各司參軍以及旅率、隊正若幹。校尉以下各級軍官,只要他舉薦,上面便會一概照準。根本不會做任何幹涉。而事實上,他麾下的兵將加在一起,才勉強能湊夠一個團。(注1)凡是識得幾個字,在弟兄們中略有人望者,如民壯頭目魏風、朱五一等,都直接做了軍官。但大部分軍職卻依舊空在那裏,根本找不到合格人選。

帶著這樣一支缺兵少將的隊伍出去,沿途若是遇到大麻煩,肯定應付不過來。即便路上不跟馬賊、大食人的哨探或者地方豪強的家丁起沖突,到了出使的各個目的地,也會給大唐臉上抹黑。所以,要麽將他們留在軍中,一個都不帶。要麽就抓緊出行前最後這些天,打造出一夥精兵強將來。

想到這些事情,王洵立刻連飯都吃不出味道了。將十三帶著親兵辛辛苦苦傳來的飯菜隨便劃拉了兩口,就又急匆匆地去找幾個好朋友商議。私下裏,大夥都把西去出使當作一個難得的建功立業機會,故而也就不做任何保留,全心全意地替他謀劃。眾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有薛景仙這個官場老手於旁邊指點,很多隱患迅速得到了解決。只有兵力問題是個真正的麻煩,但在封常清的刻意關照下,周嘯風、李元欽和趙懷旭等人,都強忍著“肉疼”,從各自麾下割了幾十名精銳並入了王洵的嫡系部曲。雖然依舊不能足額,但勉強將兩個團的架子給搭了起來。

有了這群精銳的加入,王洵在白馬堡學到的本領也就找到了展示機會。在方子陵等飛龍禁衛的幫助下,照搬當年的練兵手段,很快就將兩團人馬操演得有模有樣。雖然對上李嗣業、段秀實等人麾下的精銳,肯定依舊會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然而嚇唬嚇唬外行和沿途馬匪,卻已經綽綽有余了。

人一忙起來,日子過得就快。大半個月之後,薛景仙終於找不到借口繼續於安西軍中逗留,只得起身回長安覆命。封常清也按照先前的私下約定,順水推舟地點了王洵及其所部兩團兵馬,負責護送欽差大人東返。至於護送到何處為止,何時回安西軍中繳令,一概聽從欽差大人的安排,任何將士不得擅做主張。

見到下手的目標距離自己越來越遠,老太監邊令誠也覺得十分無奈。他跟王洵本來沒什麽不共戴天的大仇,置對方於死地也不過是順應某個大人物的要求。既然王洵在封常清的庇護下躲離了他的勢力範圍,也就不能算他沒盡力辦事。況且薛景仙這廝明顯是仗著背後有太子殿下撐腰,護定了王洵。作為一個聰明人,邊令誠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給朋友一個交代,把自己日後的出路也給堵上!

終於到了離開的這一天,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監軍邊令誠兩個,親自帶隊給欽差薛景仙送行。臨別之際,封常清跳下坐騎,走到王洵等人面前,將他們身上的武將常服一一扯整齊。然後望著大夥,鄭重叮囑道:“前路山高水急,諸君多加小心。無論走到哪裏,記得,你們都是我安西軍的弟兄!”

王洵笑了笑,鄭重抱拳施禮,“節度大人保重。諸位將軍保重!我等走了,咱們後會有期!”

大多數弟兄都不知道此行的真正目的,然而作為安西軍的一員,他們卻隱隱感覺到了一股異樣的離愁別緒。跟在王洵身後,沖著大夥肅立長揖,“節度大人保重。諸位將軍保重!”

“去吧!”封常清笑著揮手,花白的頭發在朝陽下顯得格外清晰,“老夫帶著這數萬將士,就站在你們身後!”

“四叔你……”好端端地,王洵突然覺得眼裏有股溫熱的東西在湧動,想說幾句叮囑的話,張了張嘴巴,卻發現根本找不到任何恰當的言辭。來安西軍,並非他的主動選擇。離開安西軍,也不是他自己情願。冥冥中,仿佛有一雙大手在推著他走,一步步遠離長安,遠離故園,遠離一切他自己所依戀的地方。

到底哪裏才是終點,只有老天知道!今後還有哪些磨難在路上等著他,知道答案的,也只有老天。從兩年前的那個秋天起,王洵就像做了一個長長的夢。總不相信遇到的事情都是真的,卻始終無法從惡夢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