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山月 第五章 紫袍 (九 上)(第2/2頁)

這種話幾乎等同於在勸哥舒翰造反了,站在稍遠處的忠武將軍魯炅皺了皺眉,發出了一聲輕咳。他也是哥舒翰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但由於身上沒有突厥族血統,所以永遠也走不到對方的親信圈子裏去。但對於哥舒翰的知遇之恩,心中依舊非常感激。

哥舒翰循聲扭頭,怒氣沖沖地瞪了魯炅一眼。卻發現對方的臉上絲毫沒有畏懼之色,而是擡起頭來,微笑著與自己的目光相接,雙眼中充滿了期許。

猛然間,哥舒翰覺得自己的心臟動了一下。燃燒的怒火迅速衰減。真的要跟安西軍來一場火並的話,自己有必勝的把握麽?過後朝廷追究起來怎麽辦?難道還能真的造反不成?且不論麾下的將士未必肯追隨,即便包括忠武將軍魯炅這種漢人將領也遵從了自己的號令,最後又是為誰辛苦一場?

‘沒有大唐,您老人家連屁都不是!’頃刻間,族弟的話,又回蕩在哥舒翰耳畔。令他的頭腦愈發清醒。按照突厥的傳統,只有阿史那家族的人,才可以做所有突厥人的大汗。哥舒部眼下雖然日子過得紅火,當初在族中地位卻排不上前十。論血統,火拔歸仁,跌思太兩人都比自己距離阿史那家族親近得多。特別是火拔歸仁,是後突厥大汗阿史那默啜的親外孫,可謂如假包換的名種名血。

倘若自己憤而造反的話。哥舒翰眯縫起眼睛,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恐怕即便能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到頭來,突厥大汗的金冠也戴不到自己頭上吧!想到這一層,他的心態愈發冷靜,意味深長地還了忠武將軍魯炅一眼,隨即,又意味深長地掃視了擦拳摩掌的火拔歸仁和跌思太等人一圈,搖搖頭,低聲道:“這口氣,肯定要從封常清頭上找回來。卻不可因為私怨而辜負了朝廷的信任。你們再好好想想,還有什麽更妥帖的辦法?”

“這……”火拔歸仁和阿思泰兩個聳聳肩,默默退回了自己應該站的位置。剛才,他們兩個心中的確存了將哥舒翰架在火上烤的心思,沒想到對方卻不肯上當。既然他哥舒翰自己默認,離開大唐他就屁也不是,大夥還替他操那個心作甚?老老實實等著看熱鬧罷了!

將二人的舉動都看在了眼裏,哥舒翰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這就是他的同族,總把別人當傻子,自己當做全天下最聰明的人。總是在互相傾軋中尋找快樂,卻不知道將自己的同族踩進泥沼當中,事實上自己也同樣被人看扁。早知道如此,自己當初又何必辛辛苦苦提拔他們?還不如原封不動保持前節度使王忠嗣大將軍的安排,至少,不會令河西軍像現在這般,如同一盤散沙。

這都是他自己給自己找的麻煩。總是急於證明自己比前任高明,結果害得昔日的同僚紛紛借故離去。總是相信自己的同族比其他將領更忠誠勇敢,結果卻使得河西兵馬戰鬥力每況愈下。總是認為自己有識人之明,提拔起來的那些家夥,卻一個個都絲毫不懂得感恩。

有股冰冷冰冷的感覺,漸漸湧上哥舒翰的心頭,澆熄了先前的怒火,卻令他愈發感到壓抑和痛苦。火拔歸仁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跌思太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如果沒有他的大力舉薦,阿布思此刻應該在居延海邊上給人放馬,而渾惟明那廝,充其量頂多當個從五品別將,還是帶隊沖在第一線,替主力擋箭雨的那種。他們理應與自己一條心,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可事實上,他們每個人肚子裏都藏著單獨的一冊賬本!

還有高適高達夫,最可恨的是這廝。自己把他從一個不得志的縣尉,直接提拔為節度使幕府掌書記。本以為可以借助他的文筆,替自己張目,免得明明打了一個大勝仗,還被那些不開眼的讀書人侮辱,說什麽“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誰料,此人到達河西之後,竟然一句替自己辯解的詩都沒寫,卻每每破壞自己的好事。這次,如果不是他從中橫插一腳,古力圖也許早就把姓王的校尉收拾掉了,根本不會引出隨後的一系列麻煩!(注1)

想到此節,哥舒翰揮出一拳,重重地打在身邊的朱漆廊柱上,“來人,去,讓高達夫速速前來見我。渾唯明,你跟左車兩個去。帶上本部兵馬。如果姓高的膽敢推三阻四,你們兩個就直接把陽關城給我端了!”

注1:“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此句中的石堡,位於青海湖附近,與前文提及的石頭堡名字類似,卻不是同一地點。這句唐詩是諷刺哥舒翰為了建功立業,犧牲無數部下的性命,強行攻克的吐蕃的石堡。以將士的鮮血給自己換了一身標記著身份的紫袍。相傳為李白所作。但也有人認為是時人托李白之名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