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天山明月 第五十五節 辨機的命運(第2/2頁)

辨機笑道:“佛家無此說法,只是貧僧自《梵網經》上看到佛偈雲: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

又從見到《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說:“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

而且《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說:“有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身、燒臂供養諸佛。所以貧僧就從善如流立下宏願,願意燒身侍佛。”

和一個開朗的和尚談話非常的有趣,通過談話雲燁才知道,辨機這個家夥剛剛從塞外回來,他去塞外就是去向牧民傳教的,並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在塞外的草原上整整居留了兩年,現在想要去長安向善信士化緣,在草原上建一座宏大的寺廟,恰好今日在麥積山掛單,聽到雲燁的大軍駐紮在附近,就過來拜訪一下。

“草原上的牧民是善良的。是溫和的,見到我們非常的友好,還特意宰殺了羊請我們吃,他們那裏知道我們是持戒僧不能近葷腥,他們畏懼天神,卻不知道自己的神靈在那裏,他們想要朝拜,去只能對著大山河流獻上自己的貢獻。”

“所以你就認為應該給他們蓋上一座寺廟,每天蹲在寺廟門口收錢收牛羊?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聽說薦福寺現在就這麽幹,想燒頭柱香,先要看添了多少香油錢。”

雲燁回答的很惡劣,但是辨機絲毫都不在乎,他在外面辛苦兩年爬冰臥雪的早就見識了各色人等,雲燁這樣程度的羞辱還算不得什麽。

“這樣的事情總是有,免不了,佛門不可能做到一塵不染,佛祖講經都需要金磚鋪地,世俗僧犯點小錯難免,貧僧已經發下宏願,想要為草原上的牧民修建一座佛國,不收錢,也不收牛羊,我們只是一心為牧民祈福,大開方便之門,不論是誰只要想進佛國,我們都不會阻攔,任由他們在佛國沐浴神輝,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不論是誰想要獲得我們的幫助我們都會義無反顧,我只願佛祖慈悲,能夠安撫那些不安的靈魂。”

辨機說到這裏的時候整個人似乎都在發光,他的眼神是狂熱的,行動是執著的,手裏托著的缽盂立刻就伸到了雲燁面前,好不容易見到了一位大財主,萬萬不可放過。

辨機在千軍萬馬中打劫大將軍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有十枚金幣,還有三十余枚銀幣,再加上那日暮夫人的一套首飾,臨走的時候還用語言逼迫著暴跳如雷的大將軍寫下了五百枚銀幣的欠條,他會去雲家莊子找雲家的大夫人去收錢的。

袁守城和雲燁站在帳篷口看著辨機帶著那一隊僧人遠去,袁守城說:“我們先不下判斷,寫在紙上然後一起拿出來看看我們的答案。”

雲燁深以為然,兩人背對背寫好了紙條然後一起在油燈下展開,相視一笑就把紙條放在油燈上點燃了,看著紙條化為灰燼,雲燁問袁守城:“我們這樣作壁上觀真的還好麽?”

“沒什麽問題,福禍本無門,尤人自招取,我們沒有慫恿,也沒有推波助瀾,更加的沒有害他,他將來倒黴與我等何幹,再說了,我們馬上就要西出陽關,再無見到故人之時,為何要操那麽多的心思,先去昆侖要緊。”

大軍吃過朝食,穿過秦州古城再一次走進了大山,想要再一次停下來就會來到黃河之濱,賴傳峰的先頭部隊已經身在十裏之外,範洪一的後隊還在秦州,這一次人數並不多,多的是無數的戰馬,此次出戰雲燁對騎兵最低的要求就是雙騎,一位戰士最少需要兩匹戰馬,一些家境富裕的子弟甚至配備了三匹馬,兩匹騎乘,一匹載重。

唐人現在習慣性的將自己武裝到牙齒,數年前一襲光明鎧,還是少數人的寶貝,到了現在,一具光明鎧,並不比兩匹馬值錢。

原因就是鋼鐵泛濫了,它的價格掉的厲害,始作俑者就是長孫家族悍然掀起了價格戰,他們家準備用低廉的價格占領鋼鐵制品的市場,在雲燁出門之前,長安的鐵匠鋪子已經不知道倒閉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