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勃發 第二十七節 富人就該努力的花錢(第2/2頁)

“不是要去吃海茄子麽?朕也去。”李二把玉佩握在手裏看樣子不打算還了。

偷偷的把木頭盒子塞給李承乾,讓他藏好,雲燁自己去廚房做海參,自從上回雲燁做過海參,李承乾吃過之後就對這東西念念不忘,登州刺史元大可想要幫著登州百姓賣海產,就必須想要培養一大批喜歡吃海鮮的人,聽聞太子殿下有這個嗜好,一葉輕舟日夜不停地趕往長安,就是這樣,到了長安後,活著的海參十不余一。

個頭大,身子肥,看著就招人喜歡,早就褪盡了泥沙,內臟也吐出來了,這東西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蔥燒海參本來就是一道大菜。

雲燁最不耐煩做一小盤子,一小盤子的菜,他最喜歡的就是做一大盆,身邊全是吃貨,尤其是皇後娘娘,上回她在家裏吃扣肉的場景雲燁那是歷歷在目。

五個人吃這一盆子應該夠了吧?雲燁看著洗臉盆一樣大的瓷盆子,喃喃自語,配上珍珠米飯,沒道理不夠吃。

菜上了桌子,雲燁夾了一小段蔥白讓試吃的太監吃,看到太監還要對著海參下手,李泰不顧他老子剛剛教訓完,一腳就把太監踹出去了。

自己從盆子裏撈出來好幾只海參,一口氣吃個精光,這才給自己老子,母親一人撈了一碗,嘴裏不停地說:“父皇,孩兒最喜歡燁子做的大鍋菜,滋味足,分量夠,最好不過了,您嘗嘗,原來海裏的東西這麽好吃。”

李二還是翻看手裏的玉佩,剛才他特意拿水洗過,親自動的手,把玉佩放在水盆裏,左看右看的也沒看出個所以然,聽到李泰說話,把玉佩擱在飯桌上,夾了一條海參吃了一口,驚咦了一聲,手底下的速度就變得飛快。

“陛下,娘娘一向喜歡食肉,您兩位都患有風疾,肉吃多了沒好處,但是海參多吃確實有好處,對風疾甚至有延緩和治療的效果,海邊漁民脊苦,這海參需要一只只的從淺海撈上來,費時費工,臣在登州之時,初春的寒日裏,那些漁民們就赤身下海,在海底下四處巡梭,一日所得,不過十幾只而已,運到長安更是艱難,十只有一只活著就算是運氣了。”

李二好像沒聽見,長孫遺憾的看了一眼盆子,放下筷子說:“此物雖好,卻取之不易,勞民傷財,不食也罷。”李二把筷子又塞回長孫手裏,讓雲燁接著說。

“娘娘憐憫百姓自是慈母心懷,這海參還是要吃的,還需要多吃才好,別人那裏微臣不知,承乾的海參來歷微臣是清楚的,登州刺史元大可素有大志,登州地處海邊,土地為海水所蝕,鹽堿的厲害,田地的出產寥寥無幾,想要治理鹽堿,就需要灌水沖刷,工程繁復,種兩年地就需要重新洗地。

所幸上蒼是公平的,沒給他們好土地,卻給了他們一片富饒的海洋,鯨魚肉現在在長安不是個稀罕東西,海帶,海菜您冬日裏去長安飯館,家家都有,鹹魚,海米,也成了日常的食物,這都是海洋之功。

承乾從海邊買來海參運回來,不管有多大的浪費,出錢的都是太子府,這裏面漁民得利,官府有稅可以收,只要不是巧取豪奪,百姓,官家都會受益,錢這東西需要不停地運轉,從一個人手裏流通到另外一個人手裏才會發揮它本來的作用。”

“你與太子是好友,就不擔心言官彈劾你們窮奢極欲麽?”

“錢放在錢庫裏陳年累月的不動彈才是最大的浪費,賤內每過些日子就要把銀子,銅錢搬出來曬曬太陽,還要用藥水泡銀子,要不然,銀子會變黑,銅錢會長銹,煩不勝煩,把錢花出去,總有得利的,放在庫房裏的叫銀子,不叫錢。”

“嘿嘿,你的意思是,勤儉節約是錯的?每個人都應該背著債務花錢?比如朕現在就該大肆的修建園林?什麽道理?”

“如果到了所有人負債花錢的時候,微臣敢說,那時候您根本沒必要收什麽農稅,說不定種地的百姓會收到您下發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