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野人山 第二十九節 杜如晦的大恩人(第2/2頁)

老妻擔憂的給他穿衣,眼睛裏全是淚水,老爺只給她講了其中的厲害,知道其中的難處,更為做了一輩子官的夫君哀傷,君王是無情的,杜如晦知道,她也知道……

全家都在恭送家主出門,就連一向頑皮的杜荷也沒了憊賴模樣,規規矩矩的跟在哥哥身後送爹爹出門。

杜如晦看了一眼家人,重振精神跨出了大門,他知道從今天起,杜家就會逐漸沒落,誰也救不了。

做了多年的宰相,寧可站著死,也不能失了風度,我杜如晦決斷第一,既然做了決斷,那就走走,咬咬牙,杜如晦讓自己胯下的馬奔跑起來。

大朝會依然如故,各路大軍在沿著預定的路線集結,各個軍需供應之所也一一確定,戶部尚書幾乎被逼得跳河,三路大軍,共計三十三萬人馬,準備一舉拿下薛延陀,高昌,李靖問他要糧草軍需,侯君集問他要,李績從前線來函問他要,厲聲的斥責他是不是把本該給大軍的糧草貪墨了?

長孫無忌欲哭無淚,作為戶部尚書,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籌備到足夠的糧草,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才說了一下理由,立馬有官員問,前次平滅突厥,不是都沒有問題麽?為何現在就有問題了?是無能導致的?

長孫無忌恨不能把這個白癡拽到地圖跟前好好給他上一課,讓他看看西突厥在什麽位置,薛延陀高昌又在什麽位置,兩者相差了不止千裏,人數比上回多,路途比上會遠,困難增加了何止一倍,戶部還是那麽大,就是神仙也做不好這件事。

朝堂上罵聲一片,戶部雖然還有一些底子,可是也不能竭澤而漁啊,光顧了打仗,國內萬一有了災禍,誰敢承擔?如果棄國內百姓於不顧,前隋的覆滅就是前車之鑒。

杜如晦知道該自己出場了,李二已經看他不止一次了,才要出班,有一個紫袍人卻搶先出班,原以為這位也是攻擊長孫無忌的,誰料想一開口就讓杜如晦喜出望外,恨不得抱著親上幾口,這世上還有這種好人,是他救了杜家,老杜的眼眶都紅了。

“陛下,國庫的那些底子實在是不宜動用,臣以為,只要我等萬眾一心,小小困難不在話下,臣自願捐獻一些錢糧,以前聽藍田侯雲燁說過,臣在嶺南的收益頗為豐厚,如今也有一年了,想必積攢了一些錢糧,臣就把它全部捐獻出來,為我大軍解憂,不但如此,微臣自願前往靈州駐守,以為大軍後援,望陛下恩準。”

張亮的每一句話都讓杜如晦感動,實在想不到這個世道裏還有張亮這樣的偉丈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被攻擊的焦頭爛額的長孫無忌也接口道:“微臣在嶺南也有一些收益,為了大軍百戰百勝,微臣也自願拿出來。”

這兩個說了,作為宰相的房玄齡只好站出來答應把那些受益捐出去,接下來就到了杜如晦表態,此時,沒有一點心理壓力的杜如晦自然緊緊跟隨,只是為了各家族考慮,不讓那些辛苦跑嶺南的家將白忙活,決定捐出六成,剩下的全部分給家將,免得以後每家無人效力,對朝廷來說也不見得是好事。

李二盯著杜如晦看了半天,又看看張亮,老杜滿臉笑容的朝皇帝搖搖頭,示意不是自己蠱惑的,是他自己跳出來的。

李二呆了一下玩味的對張亮一笑,他才不管是誰先提出來的,只要自己的目的達到就好,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自己找死,別怨別人。

“既然諸卿一致同意,一片好心朕也不能辜負,朕的護衛有些也在嶺南,那就如杜愛卿所言,朕也出六成,恰好藍田侯雲燁就在嶺南,就命他負責收繳這六成的份例,速速運回長安,以解燃眉之急。”

杜如晦率先出班拜伏於地恭賀皇帝的英明舉措,其他百官也在雲裏霧裏的跟著跪拜心裏不免嘀咕,這就英明了?嶺南的那點財富就能把國庫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