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許造反:從刪《孟子》到給元朝皇帝磕頭

孟子惹惱朱元璋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讀《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樣,朱元璋大力尊奉孔孟。但是說實話,由於軍務政務繁雜,對於《論語》、《孟子》這些經典,他只是聽文人們講解過一些片斷,並沒有系統地研讀。如今天下已定,諸事都上了軌道,他也有興致來閱讀一下原典,吸取一些寶貴營養。

  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讀著讀著,朱元璋的面色由愉快轉為陰沉,眉頭越皺越緊,呼吸越變越粗。終於,把書往地下一摔,大聲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焉?”意思是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還活得了嗎?

  身邊的侍衛們嚇得夠嗆,想,皇上這是怎麽了?

  原來朱元璋讀到了這樣一些文字: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老百姓最重要,國家次重要,和前二者相比,國君最不重要。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就是說,國君對大臣禮貌,大臣也對國君尊敬。國君視大臣如糞土,則大臣也視國君如無物。

  朱元璋大發雷霆,立刻召見文臣,宣布即日起“罷免孟子配享孔廟”,將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廟,取消他千百年來在孔廟裏和孔子一起吃冷豬肉的資格。

  此命一下,舉朝嘩然。孔孟之道是中華立邦之本,這一舉動就如同基督教國家裏要把耶穌驅逐出教堂一樣驚世駭俗。大臣們當然紛紛上奏,表示反對。朱元璋命人把堆了一桌子的奏章都搬出去燒了,宣布朕意已決,誰也不許再說,否則以“大不敬”的罪名處死。

  這下朝廷立馬靜下來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厲害。可是孔孟在中國被崇拜千年,畢竟會有幾根鐵杆粉絲屹立不倒。刑部尚書錢唐就堅持己見,還是要進宮為孟子求情。

  朱元璋一聽錢唐為這事而來,命令金吾侍衛將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金吾侍衛遵命彎弓,錢唐肩臂之上各中兩箭,鮮血直流,不過仍然英勇不屈,愣往裏闖。朱元璋見狀,也覺得錢唐是個漢子,就叫他進來說話。錢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陳孟子之不可廢,說孟子已經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廢絕,不但中國震動,四夷也會驚愕,會懷疑中國還是那個尊奉聖人之道的天朝上國嗎?

  朱元璋想想也是這麽回事。從錢唐舍命闖關這件事上,他也見識了孟子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分量,於是命人把錢唐送到太醫院好好治療,不久又恢復了孟子配享孔廟的資格。

刪減《孟子》,防止毒素流傳

  配享是恢復了,可是朱元璋還是覺得《孟子》裏的大量毒素不能聽任流傳下去。

  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命令臣下“刪孟”,將《孟子》中自己看著不順眼的“反動文字”盡皆刪去,共砍掉孟子原文八十五條,只剩下一百多條,編了一本《孟子節文》,又專門規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

  那麽,刪節的八十五條裏都有些什麽內容,讓朱元璋這樣深惡痛絕呢?

  第一類當然是那些主張“民貴君輕”、“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刪掉這些文字,雖然有些可笑,但畢竟可以理解。

  可是另一類刪節,乍一看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孟子“有恒產而有恒心”這一揭示統治規律的名言,朱元璋也無法容忍,刪掉了“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以及“五畝之宅”之類的話。

  另外許多主張皇帝必須實行“仁政”的條文,居然也被刪去了。比如這句話: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還有一類更奇怪的,就是孟子攻擊商紂王的話,也都被刪除了。比如: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曷)喪,予及女(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這是為什麽呢?

對元朝皇帝的特殊感情

  其實在刪孟子以前,朱元璋還做過好多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際,中原漢人皆歡欣鼓舞,揚眉吐氣,強烈要求朱元璋徹底清算元朝的罪惡,懲辦那些欺壓百姓的元朝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