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2/3頁)

“屬下參見大將軍!”

常進行了一禮,李慶安將報告放回桌上,笑道:“這次河西的情報,你們送來得很及時,應該獲得嘉獎。”

常進有些慚愧道:“李豫的密旨我們沒有得到情報,導致最後孟、羅二人叛變,屬下愧對‘嘉獎’二字。”

“這確實是內務府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在從宮中獲得情報,這一點安祿山就做得很好,你們需要下一點血本。”

“屬下遵令,會立刻發信給胡雲沛。”

李慶安笑了笑,隨即取出一道命令遞給了常進,“我有一件極重要之事交給內務府去辦,此事事關重大,按照我信中的要求去一一落實,不可有半點大意,更不可有一絲懈怠。”

常進接過信,小心翼翼地放進懷中,躬身道:“大將軍沒有別的事,屬下便告退了。”

“等一下!”李慶安又叫住了他。

他沉吟一下,便問道:“隱龍會中,有人在打聽李珰嗎?”

常進冷笑一聲道:“沒有人關心李珰的死活,他害死了李回春,就是死了也不能贖其罪,倒是羅品芳在打聽夫人的下落,畢竟是自己的女兒,他很擔心。”

“你替我告訴他,她也是我生母,我已遵從她的意願將她們母子安置在江南的一座小城內,她過得很好,也很安靜,她已不願再過問碎葉之事,請他不用擔心。”

“是!屬下會轉告羅品芳。”

頓了一下,常進又低聲道:“那個李珰,不如除掉他,免生後患。”

李慶安搖了搖頭,“他已經瘋了,沒有任何意義了,留他一命,陪母親安度晚年吧!”

常進暗暗嘆了口氣,道:“那屬下告辭!”

“去吧!我交給你的事情要立刻辦理,不得拖延。”

“是!”常進轉身走了。

這時,李慶安取出一枚銀元,在桌上打了個轉,望著滴溜溜轉動的銀元,李慶安的眼中露出一種嘲諷的笑意,自言自語道:“李豫,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他立刻又寫了一封親筆信,封好信封,交給親兵道:“立刻派人去北庭,交給崔乾佑!”

……

大唐的櫃坊也就是後來銀行的雛形,興盛於中唐,存錢收費,貸款收息,是大唐最賺錢的行當,能開櫃坊者,都有一定背景和後台,而且資本雄厚,擁有大量的存錢,甚至朝廷拮據時,也不得不向櫃坊借錢,因此大唐櫃坊雖然是從商,但它對朝政影響力卻不容小視。

大唐各地都有櫃坊,但大唐的七大櫃坊,除了揚州的白記櫃坊和成都的楊記櫃坊外,其他五大櫃坊的總部都在長安,其中以王寶記櫃坊為第一。

王寶記櫃坊是長安巨富王元寶所開,傳聞有張筠家族為後台,在大唐的十四個大城都有分店,資本極為雄厚,王寶記櫃坊總部位於東市,離安西櫃坊並不太遠。

但王寶記櫃坊的大東主王元寶府宅卻位於平康坊,占地三十畝,大唐對商人的限制頗多,比如不準騎馬,不得為官,不得參加科舉等等,但這也不是絕對,統治階層為了發展經濟,偶然對商人也會寬容,比如貞觀年間,顏師古當秘書少監時,便曾經任命富商大賈為校書郎,校書郎一職,地位雖不高,但屬清流要職,一般入仕都在舉進士之後才有資格擔任,又比如武則天主政時,張易之在內殿設宴,邀請蜀商宋霸子等數人入皇宮參與博易等遊戲,雖然後來被抨擊,但畢竟是進了皇宮,在武則天面前抖了抖威風,商人不僅進入政界,還進入了軍界,如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就曾把商人任命為行署衙將。

尤其開元盛世後,經濟繁榮,李隆基對商人也比較寬容,像巨商王元寶本來是沒有資格住三十畝地的巨宅,李隆基特批準他入住,他還捐款得了一個上輕車都尉的勛官。

這天傍晚,東市王寶記櫃坊的大掌櫃魏晉生匆匆趕到王元寶的府中,他帶來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他的夥計發現,安西櫃坊在秘密搬運物品,每天晚上,大箱大箱的物品運上船,已經持續了好幾天,安西櫃坊規模雖然不大,但它獨家發行安西銀元,因此它已被公認為大唐第二大櫃坊,它發生異常情況,魏晉生便格外重視。

王元寶年約六十歲,皮膚很黑,長得極胖,再加上身材頗高,遠望去就像一頭巨大的黑熊,雖然其貌不揚,但他卻是一個極為精明之人,在奢侈享受生活的同時,又善於大把賺錢,使他始終能財源滾滾,家資巨富不倒。

而且他極舍得花血本找後台,張筠母親過七十大壽,他便送了一尊足有一丈高,用極品碧玉雕成的觀音像,僅觀音的蓮花寶座,就用數百斤黃金打造,並耗用五鬥上品珠寶鑲嵌,價值連城,正是張筠的關照,使王元寶雖然樹大,卻並不招風,各地官員對他的櫃坊都敬畏有加,四年前,李林甫為給貴妃過壽,左藏窘困,朝廷拿不出錢來,李林甫便以朝廷的名義向王寶記櫃坊借了三十萬貫,後來在約定時間內歸還,足見王元寶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