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文章魁首

柳毅詢問氏勛,既雲天使乃冒名之人,那他究竟是誰?

氏勛憤恨滿腔,就待說出真相,然而……他終究為奴為仆多年,在險惡的世道中輾轉,如今已是壯年,再非當日?邯城中率數十人便欲抵敵高句麗兵馬,或者?邯城外主仆三人即敢返身去救父親的不諳世事的熱血少年了,略一沉吟,便覺無論怎麽說,恐怕都無法取信於人。

這些年,因為心中的一絲疑惑,他也著力打探過相關是勛的消息,雖然偏處東北一隅,消息來源實在有限,大多得之於從南方渡來的商賈、平民——原本自冀、青二州,常有士人避戰禍而徙遼東,但最近曹操崛起,粗定中原,士人遷居的方向徹底倒轉,不但過去北上的紛紛返鄉,就連遼東士人,也有很多聽聞重開太學,而千裏迢迢前往許都去求學的——故此模糊不清,只能探聽到一個大概而已。然即便如此,卻也知道那個冒名的是宏輔如今已被奉為文學魁首、經學大家,其詩作、賦作,幾乎遍傳天下。也就遼東這種實在偏僻的地方,士人又多有出而少有進,所以很難訪求到他的作品而已。

那麽自己如今對柳毅說,這賊子原本不過一夷人而已,曾在自家為奴……柳毅真的能夠相信嗎?雖說高句麗,也包括附近別的夷族——比方說夫余、沃沮、婁挹等等,雖無文字,其貴人也有很多熟習漢文的,但熟到能夠作詩成賦,還能經學稱家,即便百萬之眾裏,都絕對找不出一個來——東北的夷人可能也就百萬之數,至於識字的貴人,有一兩千麽?

如此荒誕無稽之事,若非當面得識其貌,就連氏勛本人都不敢相信,更何況柳毅呢?自己該怎麽解釋?說那小子曾在夢中得神仙傳授文字?這種鬼話,就連自己當年都僅半信半疑而已,現今說將出來,如何取信於人?

氏勛一時間內心翻江倒海,腦中無數念頭風起雲湧,就這麽一猶豫,柳毅不禁皺起眉來:“汝尚有何事欺瞞於我麽?”氏勛聞言,匆忙拜倒在地:“小人實不敢欺瞞主公,然此中之事……”他略微想了一想,突然福至心靈,低聲道:“宴已設下,天使入席,主公耽擱不往,可乎?勛心中尚有疑惑,乃求主公二事,且待宴罷歸來,再為主公剖說此事罷。”

柳毅問他什麽事,氏勛道:“聞天使為文中魁首,未知真假,請主公於宴間相試,並請探詢其本籍何處,族內尚有何人。”如果那些傳言都是虛假的呢?那騙子只是粗通文墨,因為傍上了曹操的大腿,才得以晉升高位,大言欺世,那麽便可一舉揭穿其真面目了。再者,也難保確實事有巧合,其名為巧合,其貌也為巧合,若能查清他的出身來歷,自己就有更充足的把握了吧。

對於這一幕,冒牌的是勛是宏輔自然一無所知,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早就將氏氏父子之事拋諸腦後,輕易不會想起了。因為就理論而言,他是勛的身份固然是假冒的,夷人阿飛的身份又如何不是假冒?當一個人背負著絕對無可與人言的穿越的宿命的時候,李代桃僵、冒名頂替,那又算個屁大的事兒啊!

因此他雖然也心情忐忑,但卻是忐忑在如何勸說公孫父子交出二袁,暫時與朝廷和睦之事上,而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重臨東北,自己的身份會不會被揭穿——再說遼東距離樂浪也還遠得很呢。

但他久經風雨,又身居高位,如今早就鍛煉得喜怒不形於色了——即便比不上劉玄德,也非普通官僚所可鑒貌辨色,窺其內心的——因而神情坦然地便跟隨著公孫康來至正堂之上,與遼東群臣相見。前來迎接他,參與宴飲的人還真不少,除陽儀外,還包括州從事王建、張敞等,公孫度的同族公孫模、公孫峻等,以及樂浪太守涼茂,足有小二十人。雙方各自見禮,然後是勛在客位坐下,擡眼一掃視——“如何不見柳長史?”

話音才落,就聽堂外傳來柳毅的聲音:“適才分派肴饌,不克來遲,天使勿罪。”說著話,柳毅登堂入室,躬身行禮。

是勛趕緊站起身來還禮:“長史不必如此。勛今常服與宴,非天使也,以名或字相稱即可——小字宏輔。”他心說你跟陽儀都是公孫度駕前第一流的寵臣,我打算在宴會上先勸得你們心向朝廷,然後再由你們去勸公孫度,所以啊,你怎麽能不出席呢?我可不想費兩回唾沫星子。

柳毅笑道:“既如此,天……宏輔亦可以名稱吾,不必冠以長史二字。”

“豈敢,”是勛忙問,“未知尊字如何稱呼?”

柳毅字子剛,陽儀字公量,這二位在遼東郡……不,在包括遼東、玄菟、遼東屬國和部分遼西郡在內的整個公孫氏的地盤中,都是可以橫著走路的大人物,但放諸廣袤的中國,大漢境內,以如今是勛的身份來看,亦不過螻蟻而已。即便在史書中有所留名,二人也純屬犄角旮旯裏的小人物,是勛能夠記得他們的名字,雖非偶然,亦多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