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頁)

“您打算怎麽辦?”

“我接到一封電報,好像總督閣下有什麽急事,讓我火速回津。我明早返回天津。”

入夜,德璀琳被請到知事官邸。他準備第二天早晨起航,根本沒指望同伊藤面談。

他的確收到一封“火速回津”的電報,不過,是恭親王發來的。

恭親王已復任總署大臣之職,成為總理衙門的主人,是實際上的外交大臣。他和天津的李鴻章同屬媾和派人物。熱衷於媾和的恭親王為什麽召回剛剛踏上媾和之途的德璀琳呢?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給媾和運動潑了冷水。

美國駐清公使田貝對德璀琳的活動大為不快。他想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增強美國的發言權,以為日、中媾和已經是唾手可得的獵物,不料,突然跳出個德國人出謀劃策,使他很不自在。

田貝對恭親王說:“美國接受殿下的委托,正在為此事竭盡全力。調停如不是按照一個原則走下去,就有失敗的可能。現在,德璀琳在神戶像煞有介事地活動,對我們的調停頗成障礙,希望立刻把他召回!”

恭親王聞言,立即下令向神戶發電報。

德璀琳訪日,陸奧外相的評語是“頗似兒戲”。

不過,也不能說一點兒效果都沒有,起碼知道了日本對媾和的態度極為強硬。另外,將來求和時,若不履行正式手續,日本政府會置之不理。

李鴻章給伊藤博文的信函,只是回憶了天津相會的舊誼,論述了和平的必要性。用陸奧外相的話說,似乎是“不能訴之以理,寧願訴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