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袁世凱的借口是:送信之後很長時間沒有接到竹添公使的任何答復,不得已而開始攻擊。

雙方各執一詞,成為後來的責任問題的爭論焦點。

袁世凱親率一隊人,攻擊敦化門。提督吳兆有指揮另一隊,進攻宣仁門,很快就指向昌德門。

闖進王宮的不僅僅是清軍。政變集團並未完全掌握朝鮮軍隊,所以,袁世凱在前一天向朝鮮左、右兩營的官兵曉以“大義利害”,拉為盟友。當然,袁世凱的重點是放在利害方面的,他給兩營各撥銀六百兩,約定攻擊時他們全員參加。

四營朝鮮軍,政變集團似乎只掌握了前營和後營。同清軍共同行動的左、右兩營,分別由金鐘呂、申泰熙指揮。

進攻的軍隊很快就占領了昌慶宮到宣仁門一帶,準備腹背夾攻昌德宮。

政變集團的領導們正在觀物軒開會。日本軍也在周圍。聽見炮聲,宮中騷動。王妃和世子等人均逃出,及至金玉均來到昌德宮寢宮時,已經沒有人了。金玉均同徐光範兩人到處尋找,看見國王帶領數名武監和兵卒正要登山,急忙喊回,安置在山下延慶堂暫避。這時,周圍槍彈如雨,十分危險。

日軍在觀物軒一帶應戰,朝鮮前營、後營的兵士們正在拆卸、擦洗槍支,聽見“敵襲”,都空著手逃了出去。

國王驚慌失措,似乎神經錯亂了。政變集團的頭領們集聚到後苑林中的延慶堂,日軍也退下來。金玉均先將國王移到玉流泉的小亭裏,然後又移至北墻門。這裏恰有一支洪在義指揮的反日派朝鮮軍駐守,當他們看清是日本兵時,一齊開槍射擊。

“現在只有殺開一條血路,先去仁川,再議後事。”金玉均說。

“不能去仁川!到母後那裏去!死也不要緊,到母後身邊,才合乎禮教!”國王高聲喊道。

到了仁川,登上船,說不定會被帶到日本去,恐怕就一輩子也看不見母親和妻子了。

“諸君意下如何?”竹添問道。

他知道政變已經失敗了。失敗的原因:第一,對朝鮮人民強烈的反日情緒估計過低;第二,對清軍駐防部隊的實力做了過低的評價。現在是後悔莫及。

子彈“呼呼”地飛過來。

“請陛下到仁川走一趟……”

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等不肯放棄國王。三天前的武裝政變,因為擁戴國王才成功了,如果在這裏失掉了國王,就萬事皆休。

朝鮮軍的射擊越來越猛烈。金玉均命令身旁的武監喊話:“國王在這裏,為什麽打槍?國王在這裏!”

聽見喊聲,果然槍聲稀疏了。不多時,對方也喊起話來:“我們不知道國王在此,只看見了日本兵,日本兵我們非打不可!”

這時,天黑下來,是逃脫的極好時機。

“鄙人身為公使,應諸君的要求,前來保護國王。但是,看來有我軍在這裏,勢將危及國王,真是事與願違,我軍應當立即撤退。”竹添說道。

金玉均愕然了。他的日記用漢文記述了這時的情景:“余乃大驚,以日語疾言曰……”

他嚴厲地質問:“國王有七八次要出北門去關帝廟,都被我們強拉住了,這是因為你說過將始終保護。我們相信你的話。而現在要撤兵,究竟是何用意?”

金玉均確實是熱切希望祖國近代化,但他依賴外國,尤其是這次“甲申政變”,更依賴得過分,以致最後被踢開,落了個滿腹怨言無處訴的下場。

“不!”竹添反駁道,“我看了一下現在往這邊開槍的人,不單是清兵,還有不少朝鮮人。你從這裏看一看。為什麽朝這邊打槍?很清楚,因為這邊有穿日本軍服的人。有日本兵在這裏,國王反倒不安全,一旦發生不幸,那就全完了。依我看不如暫時撤退,以後另想對策。”

竹添的話,金玉均完全聽懂了。日本翻譯淺山把它譯成朝鮮語,國王聽了,更急著奔北門。

大王、大妃和閔妃等人在北門外的關帝廟裏,國王恨不得立刻到那裏。金玉均拼命拉住他。

“關帝廟一帶肯定有清軍伏兵,必須當心。我們陪伴,清軍肯定要動手傷人的!”

事情竟這般奇妙:忠臣在側,主君命危!

“我不會拋棄諸君。假如親清派統治了朝鮮,諸君生命必將發生危險……有朝一日,我們日本一定會用全力把他們打倒……隨我來……找一個適當的人把國王陛下送到家人那裏去。”竹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