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 夜(第2/2頁)

1884年5月又發生了“李範晉事件”。李範晉是前任兵曹判書(國防大臣)李景夏之子,任司諫院正言,因不動產問題與清朝商人發生糾紛。清外交機關即商務公署介入其事。審理此案時,清朝官員劉家驄在署內高懸“天子法庭”字樣,引起朝鮮人及英國代理總領事亞斯頓的抗議。在朝鮮發生的私人糾紛,竟以清朝“天子法庭”來裁決,極大地挫傷了朝鮮人的自尊心。對此,公認的親清派領袖金允植也強烈地提出責難。

其後,清朝商人的擴張也招來朝鮮人的反感。自從李朝開國,朝鮮宮廷就有六處禦用商店,稱作“六矣廛”,壟斷著商業。下屬店鋪,也有四百多年歷史。而清朝商人,竟以駐防軍的武力為後盾,擴張勢力,把四百多年的經營組織及其生活體系給打亂了。

日本通過招待“紳士遊覽團”等外交途徑,不斷地增加積分,而清廷卻不斷地丟分。應為丟分負責的人就是外交總辦陳樹棠。

“陳樹棠簡直像海參,是個沒有骨頭的家夥,完全不明白事理。”在天長節招待宴上,洪英植與竹添公使、公使館館員淺山等人議論。陳樹棠也在座,但他不通日、朝語言,聽不懂他們談些什麽。

“好像提到了我的名字?”他問旁邊的朝鮮人翻譯。

翻譯很為難,便胡謅說:“啊……是的……說這菜太好吃啦……人情味……就像這珍貴的菜肴味道一樣……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