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忠賢:“第三代宦官之王”差一千到一萬

在封建社會,皇帝被尊稱為“萬歲爺”。在魏忠賢專權的時候,那些平日裏看上去道貌岸然的帝國官員,竟然當面誠惶誠恐地稱呼魏忠賢為“九千歲”。

在明人呂毖所著的《明朝小史》中有這樣的記載:“舉朝阿諛者俱拜為幹父,行五拜三叩首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從字面上來看,九千歲或九千九百歲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在權力的壟斷上離皇帝最近的那個人。他的權力淩駕於眾人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九千歲”的稱呼雖然聽上去透著阿諛拍馬的惡心,卻也準確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天啟後期,魏忠賢被歷史推上了帝國權力的巔峰。如果以實際權力而論,就是天啟皇帝手中的權力也不如他。天啟皇帝將魏忠賢立為自己的權力經紀人,並沒有通過正式權力的確認,連最起碼的詔旨聲明都沒有。

天啟三年(1623年)年底,魏忠賢被任命為提督東廠太監,在名分上成為內廷的二把手。他的官職到此為止,並沒有再去刻意謀求司禮監掌印的頭銜。

當時魏忠賢的官銜有“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掌惜薪司、內府供用庫、尚寶監印,司禮監秉筆,總督南海子,提督寶和等店太監”。從理論上講,魏忠賢獨掌了惜薪司、內府供用庫、尚寶監、南海子、寶和三店等五處重要的內官職司,幾乎把內廷所有的肥缺都占盡了,同時還是國家秘密警察的最高首領和能夠參與機要決策的禦前秘書班子成員。

實際上,魏忠賢手中的權力值要大於自己所掛的那些頭銜。在天啟朝的最後幾年時間裏,他幾乎成了帝國的實際主宰者,皇帝的全權代理人。

魏忠賢同天啟皇帝的關系非同一般,雖然在名義上他只能算是帝國權力系統中的二號人物,但是在天啟皇帝對政務撒手不管的時候,他也同樣能夠實現權力的順利過渡。

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皇帝特賜魏忠賢一枚金印。這枚金印“方二寸余,四爪龍鈕,玉筋篆文,印九字三行,曰:欽賜顧命元臣忠賢印”。

皇帝賞賜寵臣印信雖然不乏先例,但所賜之物多為銀質或牙質小印章,很少有金印。況且這枚金印上的內容也大不尋常。按照常理,領導給下屬的金印應該刻上一些勉勵之辭。

天啟皇帝賜予魏忠賢的大塊龍鈕金印,實屬特例。再結合上面所刻的“顧命元臣”的文字來看,這次賜印包含了某種政治意義。自古以來,“印”在中國都被視為權力的象征。這樣一枚飽含深意的金印,可以視為天啟皇帝授予魏忠賢的權力經紀人資格證書。

在萬歷末年,當時京城的朝天宮住進來一位落魄道士。這位道士說了兩句莫名其妙的話:“委鬼當朝立,茄花滿地紅。”

這句話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大太監魏忠賢把持朝綱時,人們自然會將這兩句讖語與帝國的命運聯想到一起。“委”“鬼”放在一起就是魏字,而“茄”字按當時畿輔地區的發音,同“客”字接近。魏忠賢的老相好就是客氏,這個客氏是天啟皇帝的乳母。

當時內廷之中能夠讓天啟皇帝倍感親切的,只有一個人,就是他的乳母客氏。

乳母在宮中的地位要超越普通宮女,更何況她喂養的又是皇長孫,將來的帝國接班人。如果不出紕漏,喝自己奶水長大的這位皇家少爺就是帝國最大的潛力股,母憑子貴,作為乳母自然也少不了榮華富貴。

但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客氏作為年輕的母親又很不幸。宮廷裏的女人同外面的世界永遠處於一種隔絕狀態,客氏雖然不用為宮外家中的衣食生計擔憂,但是卻不得不承受與自己親生骨肉分離的痛苦,同時還要面對宮中森嚴、刻板、冷寂的生活。

在客氏入宮後不久,丈夫侯二就死了,這進一步切斷了她同外部世界的聯系。此後,客氏就在深宮中一心一意地養育著朱由校。

而魏忠賢早年的身世卻相當淒苦。他少年時家境貧寒,直到他進宮當了多年太監後,他的侄女、外甥女還被賣給京城的官僚為奴做婢。魏忠賢二十二歲的時候,也曾娶妻生女。作為一個有家有室的成年男子,卻毅然揮刀自宮,割斷了外面世界的聯系,走上了一條新的生活道路。關於他自閹的原因,史料記載都說是因為他“與群惡少博,不勝”。被債務迫得走投無路,只好“自宮”做了太監,有點用形而下去拯救形而上的意思。

這種說法也許反映了部分事實,卻不一定符合常理。一個年輕男子在破財受辱後,可能會做出種種喪失理智的事情,可揮刀改變自己的性別,需要的不光是勇氣,還要有一定的外因,推動著他走向這一步。而這個外因就是當時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