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儒家思想的優秀生(第2/2頁)

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比較自信只要自己苦口婆心,是完全可以由他們教誨出一代代好的帝王的。

而西方古代思想現象的端點,卻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發散開來的。古羅馬帝國是形成過民主政體的雛形的,故在西方古代思想的成果中,“天下為公”是不需要誰教誨誰的,是人類社會的公理,像幾何定義一樣不必討論。

兩種端點是很不同的,所謂“種子”不一樣。

帝王統治不可能完全不依靠思想力。儒家思想乃是帝王們唯一明智選擇的思想力,所以他們經常對儒家思想表現出半真半假的禮遇和倚重。這就形成一種王權對社會思想的暗示——於是後來的中國知識分子,或曰中國文人,越來越喪失了思想能動力,代代襲承地爭當儒家思想的優秀生,做不做帝王老師都不重要了,能否進入“服官政”的序列變得唯一重要了。當前,“儒家文化”似乎漸熱,對此我是心存憂慮的。

在21世紀,對於一個正在全面崛起的泱泱大國,當代思想力並未見怎樣地發達,卻一味轉過身去從古代封建思想家們那兒去翻找思想殘片,這是極耐人尋味的。而如此一種當代中國的思想現象究竟說明了些什麽,我還沒想清楚,待想清楚了再做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