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說“寒門”與“貴子”(第2/3頁)

當下之中國,畢竟已是進入了現代歷史時期的國家;那麽,就連成了大老板的兒子們也算在“貴子”之列吧。

接著的一個問題是,官當到多大我們雖然已給出了比較能達成共識的結論,但老板要做到多大才約等於“貴子”呢?

而我認為“自古寒門出貴子”是一種當代中國人的偽說的理由更在於——無須統計也可以肯定,此前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歷史時期的任何一部書中,都斷不會出現那樣一句話。

因為它違背常識,不符合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是對個別例子的似乎的規律說。

但“寒門出貴子”五個字,不但在書中、在戲劇中,在民間語境中卻也都是老生常談了。

一種對個別例子的老生常談的現象說。是的,僅僅是現象說,絕非規律說。

還以“俠女”為例,顧生雖是孝子,卻命中注定壽薄,二十八歲就死了。但他與俠女之子卻十八歲中進士,當大官是不成問題的,正所謂父僅孝子,未成貴子;子成貴孫,“猶奉祖母以終老”。

然而終究是故事。

卻也不僅僅是故事——在古代,“寒門出貴子”的例子是有的:一靠“造反”,或曰“起義”,多是活不下去走投無路的農民及子弟。“起義”是近代史學詞,以給予正面的評價。這是豁出性命之事,成功者如朱元璋。二靠科舉。科舉一舉兩得,既緩解了造反沖動,也為朝廷選拔了人才。但若以為有很多寒門之子靠科舉成了“貴子”,實在是大誤會。自宋以降,科舉漸成國策,然真的寒門之子通過此管道而成“貴子”者,往多了說也就千萬之一二而已。

寒門之子往往輸在科舉的起跑線上——鑿壁偷光、聚螢為燭與有名師啟蒙的豪門子拼知識,雖頭懸梁、錐刺股,也總是會功虧一簣的。

項羽偶見秦始皇出行的陣仗,想:“吾可取而代之。”

在他的意識中,“貴”至高峰莫過於稱帝。

陳勝“造反”之前亦發天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為了統一“造反”意志,他曾對鐵杆弟兄們信誓旦旦地說:“苟富貴,勿相忘。”

在他們的意識中,人生倘不富貴,便太對不起生命了。何為貴?做一把王侯將相耳!

貴族之子項羽也罷,寒門之子陳勝也罷,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對好的人生也只能有那一種水平的認識。

現代社會的現代性也在於如此兩點——消除“寒門”現象;在好人生的理解方面,給人以比項羽比陳勝們廣泛得多的選擇。

由是,我對今日之中國,忽一下那麽多人特別是青年哀嘆“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便生出大的困惑來。

依我想來,現在中國即或仍有“寒門”人家,估計也是少的。但貧窮人家仍不少。那麽,“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可以換成“底層人家何以再難出貴子”來說。

我的第一個大困惑是——在今日之中國,彼們認為,何謂“貴子”?

若仍認為只有做了大大的官,大大的老板方可言之為“貴子”,那麽這一種意識,與項羽與陳勝們有什麽區別呢?是否直接將好人生僅僅與陳勝們所言的“富貴”畫了等號呢?

具體來說吧,倘數名曾經的寒門之子,至中年後,分別成部級幹部、大學校長或書記(普遍也是局級幹部)、大學教授、優秀的中學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技高業專的高等技術工人、好醫生、歌唱者(雖非明星大腕,但喜歡唱且能以唱自食其力,而且生活得還較快樂)……不一而足。

在他們中,誰為“貴”?

部長者?

大學校長或書記次之?

教授們無官職,大約不在“貴”之列啰?

其他諸從業者呢?既非“貴”其人生便平庸了沒出息了嗎?

若如此認為,豈不是很腐朽的一種人生認識論嗎?豈不是正合了這樣的邏輯嗎——官本位,我所排斥也;但當大官嘛,我心孜孜以求也!

我的第二個大困惑是——現代之社會,為知識化了的人提供了千般百種的有可能實現夢想的職業,即或是底層人家之子吧,何必眼中只有當大官一條路?

我的人際接觸面告訴我,在大學中,成為教授的底層人家的兒女多得是!在文藝界體育界活得很精彩的底層人家的兒女也多得是!在當下的縣長縣委書記中,工農的兒子也多得是!幾乎在各行各業,都有底層人家的優秀兒女表現傑出甚而非凡,若以項羽、陳勝們的人生觀來評論,他們便都不是底層人家的“貴子”啰?

怎麽地,中國反封建反了一個多世紀了,封建到家了的關於人生的思想,居然還如此地能蠱惑人心並深入人心嗎?

所以我認為,比之於“自古寒門出孝子”,哀嘆“寒門何以再難出貴子”,實在是使拒絕封建思想的人心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