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分歸隋 十一 北齊三傑(第2/2頁)

齊武成帝荒淫歸荒淫,但還不算太糊塗,知道晉陽的重要性,他派斛律光率三萬步騎兵駐紮平陽,頂住達奚武的進攻,自己從鄴城倍道兼程,趕往晉陽。

晉陽城下,黑白分明,白的是厚厚的積雪,白茫茫足有幾丈深,黑的是北周士兵的軍裝,黑壓壓不計其數。武成帝嚇壞了,想要棄城逃跑,在趙郡王高叡和河間王高孝琬的拼命勸諫下,才同意全力抵抗(這裏又可看出武成帝的怯懦,幸運的是大臣們依然顧全大局)。武成帝命高叡節度全軍,三傑之首的段韶為總督,在晉陽北城布下陣勢,迎戰聯軍。

木杆可汗見段韶指揮的齊軍軍容嚴整,氣勢先矮了半截,埋怨起楊忠來:“你們的使臣不是說齊國混亂,可以討伐嗎?如今這架勢,我們哪裏打得過?”

兩家正扯皮呢,北齊那邊忽然鼓聲大作,精銳盡出,向聯軍大營殺來,突厥軍雖多,卻不戰而逃,楊忠的周軍失去支援,頓時大敗。達奚武在平陽得知北路失敗,也解圍西退。斛律光尾隨追擊,深入北周境內,擄回了兩千多北周士卒。

北周的進攻受挫,宇文護很是不爽。第二年夏天,他又派楊忠聯合突厥,再次討伐北齊。突厥的木杆可汗上一次沒打就敗,面子上也覺得很掛不住,他整頓起十幾萬騎兵,侵入北齊長城,騷擾幽州、並州。

齊武成帝見北周和突厥卷土重來,十分害怕。宇文護以前跟著宇文泰入關,母親閻氏以及姑母都留在了晉陽,齊武成帝差人探訪到閻氏姑嫂的下落,先送回姑母,並寫信告訴宇文護,打算把閻氏送往長安,希望宇文護不再攻齊(閻氏這樣的王牌,顯然是扣在北齊的意義要遠大於放回北周,武成帝這麽基本的外交常識居然不懂)。宇文護當即召回楊忠,並復信感激北齊的“大恩大德”,承諾休戰交好。

齊武成帝讀了宇文護的信,自以為用人質換回了和平,正要護送閻氏去北周,卻收到了段韶從抵禦突厥的前線發來的強烈反對信。

段韶的理由很直接:“周人反復無常,本講信義。宇文護既然為他母親請和,怎麽連一個正規的使臣都不派呢?假若僅憑一封書信,就放回他母親,恐怕被周人看輕。不如表面上答應他們,等兩國確定和好,再放人也不晚。”武成帝不聽,什麽信物都沒要,就把閻氏送了回去。

事態的發展果然被段韶言中。宇文護母子團圓,還沒發表感言,突厥人就來催他速速派兵,履行約定。宇文護生怕得罪突厥,便把對北齊的承諾拋在腦後,親自調集了長安二十四軍,以及各地軍隊,共二十多萬,出潼關伐齊。北周共分三路東進:中路精兵十萬,由尉遲迥率領,直指洛陽;南路為大將軍權景宣統領的荊襄兵,進圍懸瓠(今河南汝陽);北路為少師楊檦的河南兵,攻打軹關(今河南濟源西)。

三路軍隊命運不同。楊檦以往與北齊常有邊境戰,從未失利,頗為輕敵,不與友軍配合便孤軍深入,被北齊太尉婁叡大敗,投降了北齊。權景宣穩紮穩打,連續接受北齊豫州、永州刺史獻城,形勢主動。尉遲迥的北周主力則連日猛攻洛陽,宇文憲、達奚武、王雄等將屯兵邙山,以為聲援。

洛陽告急,齊武成帝向段韶求救,但又怕突厥乘虛南下,兩面受敵。段韶上書說:“突厥侵擾北邊,不過小事一樁。西方才是心腹大患,只要打敗周軍,突厥自退。”

齊武成帝大喜,與段韶一起從晉陽出發,去解洛陽之圍。

段韶登上邙山山坡,仔細觀察周軍的陣勢,立時了然於心。他命齊軍在洛陽東面的太和谷紮營布陣,自領左軍,高長恭領中軍,斛律光領右軍。三傑悉數出陣,令周軍大為震驚,倉促上山迎戰。齊軍且戰且退,將周軍引入山谷。

段韶質問周軍:“你們宇文護剛與母親團聚,就進犯我國,是何緣故?”

宇文憲等人答道:“上天派我們來教訓你們,何須多問?”

段韶哈哈大笑:“天道賞善罰惡,一定是派你們來送死的!”說著一擺手,身後的齊軍突然發動反擊,周軍大亂,士兵紛紛墜入山澗,傷亡無數。

高長恭帶領五百騎兵,在周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到金墉城下。洛陽城頭的守兵怕是北周的詭計,一時竟沒認出是高長恭。高長恭當場脫盔擡頭,眾人一看是蘭陵王,軍心大振,出城接應,大敗城外的周軍。(此役後,北齊將士共同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以歌頌高長恭的豐功。《蘭陵王入陣曲》配有舞蹈,歌舞者戴面具邊跳邊唱,因此後世常誤傳,說高長恭喜歡在戰場上戴面具,其實這只是藝術加工,高長恭當時戴的應是重盔。)

此戰齊軍個個奮勇,人人爭先,周軍光是丟棄的武器輜重,一路就達三十多裏,猛將王雄更是被斛律光一箭射殺。邙山,再度成為宇文氏的傷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