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亂 二十 三分周齊陳(第2/2頁)

能量補充完畢,陳霸先率領大軍向城北幕府山發動總攻,打頭陣的仍是侯安都。

侯安都對部將蕭摩訶說道:“蕭將軍驍勇天下有名,只是千聞不如一見哪!”

蕭摩訶果斷回了一句:“今日便叫明公見識一下!”

蕭摩訶一馬當先,直沖齊軍營寨,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侯安都也奮勇相助,引兵襲擊齊軍身後。陳霸先與吳明徹、沈泰等部並進,大敗看似強勁的齊軍。

北齊士兵逃往江邊,為爭奪船只亂成一團,相互踐踏,淹死水中,不計其數。徐嗣徽、蕭軌、東方老等齊軍將領被活捉,任約和王僧愔腿快,才逃得性命。梁軍追到江上,燒毀了北齊丟棄的船只。

建康城幾個月的陰霾終於一掃而空,迎來了酣暢淋漓的勝利。陳霸先下令,將徐嗣徽、蕭軌等俘虜全部斬首示眾。當然不免被報復,惱羞成怒的北齊人殺害了人質陳曇朗。

陳霸先居功至偉,封為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長城公,不久又升為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太平二年(公元557年)二月,陳霸先的老上司蕭勃不服,在廣州起兵謀反,周文育領軍輕松討滅,平定了陳霸先發家的根據地嶺南。

陳霸先地位穩固了,野心也膨脹了。兩個月間,他得到相國、陳王,加九錫,加殊禮,位居諸王之上。十月,南朝最後一場禪讓大典在建康上演,陳霸先即位,改國號為陳,改元永定,他就是陳武帝。

陳武帝稱帝的前一年,西魏宇文泰因病去世,世子宇文覺在中山公宇文護的安排下,接受西魏恭帝的禪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至此,周、齊、陳三足鼎立之勢完全形成,侯景引發的一場震動天下的大戰亂,總算是告一段落。

縱觀侯景之亂,我們大致可將其分為兩大部分:侯景亂北朝與侯景亂南朝。

侯景與高澄交惡,舉兵反叛東魏,東魏隨即討伐侯景,迫使侯景分別向西魏和梁國求救,將兩國拖入戰爭泥潭,這是侯景亂北朝。侯景南渡入梁,與梁國君臣發生矛盾,再次舉兵反叛,攻陷建康,先廢立兩位梁帝,繼而自立為帝,直至兵敗身死,這是侯景亂南朝。兩次叛亂合起來,才是侯景之亂的全景。

侯景先後發起的兩次叛亂,致使無辜生命慘遭荼毒,千萬人頭倏忽落地,如《哀江南賦》所說,“鬼火亂於平林,殤魂遊於新市”,但這就是戰爭。簡單地一味指責戰爭的發起者如何如何罪孽沉重,並不能真正避免戰爭。站在歷史的角度,我們更應盡可能看清這場亂世戰爭給社會格局帶來的直接與間接的作用。

侯景之亂前,西魏無論在軍事實力或是經濟實力上都遠遠不如東魏,並且長年為饑荒等自然災害所困。而在侯景之亂以後,西魏得到了漢中、巴蜀、雍荊的廣袤領土,疆域比東魏-北齊大出一倍,大大解決了以往的饑荒問題。新增領土皆為富庶之地,財富得以迅速累積,加上行有成效的制度革新,積貧積弱的西魏-北周逐漸強大,有了與東魏-北齊長期對抗的資本。

東魏由於侯景之亂的影響,原本富饒的河南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從淮南搶到的新地盤毗鄰其他兩國,動蕩不安,不僅沒能得到好處,反而因為駐軍加大開支,變成一塊雞肋,長期消耗國力。

侯景危害梁國,殘殺士族,使南朝的社會文明遭到了致命性打擊。梁國宗室群雄逐鹿,彼此吞噬,喪失了大量的土地與人口,梁元帝焚書和於謹大遷士民入北朝,更給南朝的文化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代表南方吳人和蠻族勢力的陳霸先雖然趁亂繼梁而起,卻也無力恢復戰前的文化規模。正是從陳代開始,北朝在文化方面藐視南朝。南朝不僅失去了趕超北朝的機會,而且注定走向衰落。

經過侯景之亂,原本弱小的西魏實力增強,原本強大的東魏發展受阻,坐山觀虎鬥的南朝則無力爭雄。一系列此消彼長之後,來自西北一隅的關隴貴族集團成為時代的寵兒,最終實現了統一,開創了空前絕後的隋唐帝國。

由此可見,侯景之亂對於整個南北朝的走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是結束四百年來中華世界大分裂局面的關鍵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