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亂 十三 “神童”高洋建北齊(第2/2頁)

一年後,高洋晉升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齊郡王,接著又被封為齊王。(孝靜帝估計絕望了,高家兩代三世連續掌權,一個比一個惡毒兇狠,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點點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高洋的親信高德政、徐之才、宋景業等人聲稱天象有變,勸他受禪。高洋何嘗不想早登大寶,然而朝中的阻力不小,反對的人不但有老臣司馬子如、斛律金、杜弼,還有高洋的生母婁昭君。婁昭君眼光獨到,卻也沒能看清這個城府極深的兒子,她說:“你父親如龍,你兄長似虎,他們尚且不敢妄奪皇位,終身北面事君。你有什麽能耐,想做禪讓之事?”

高洋無奈,召集群臣共同商議此事,全場肅穆,無人吱聲。

半晌,杜弼說道:“關中宇文泰乃是我國的勁敵;如若接受魏帝的禪讓,宇文泰必定會挾持他們的天子,以討逆勤王為名,東侵我國,到那時,大王如何應對呢?”

徐之才笑道:“如今與大王爭天下的那個家夥,想做的還不是和大王一樣的。即使他想逞強不順從,大不了照著大王的樣子也稱帝就是了。”

東西魏分裂了十多年,人們漸漸習慣了兩個國家對峙的形勢,淡忘了政權正統性的問題,兩家的皇帝都是傀儡,兩家的權臣都是野心家,沒什麽誰比誰更正義的道理。從高氏集團的利益考慮,為了防止高澄被刺之類的變故再次出現,早日奪取皇位,使江山變色,還是好處多多的。所以,杜弼聽了徐之才的一番辯解後,也無言以答了。

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洋一切準備就緒,從晉陽出發,前往鄴城。司徒潘樂、侍中張亮等人進見孝靜帝,上奏:“五行運次,有始有終。齊王聖明,萬民仰慕,願陛下效法堯、舜明君。”

孝靜帝一臉嚴峻地說:“此事拖延已久,到該退的時候了吧。”隨即命人作禪讓詔書,旁邊的中書郎答道:“詔書已經作好了!”請楊愔進呈孝靜帝。

孝靜帝默默閱完詔書,簽署蓋印,緩緩起身走下禦座,吟誦道:“獻坐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這是《後漢書·獻帝紀》的贊詞,孝靜帝自比漢獻帝,向皇位投去了戀戀不舍的最後一眼。天下紛亂,高歡像曹操扶立漢獻帝一樣擁立了孝靜帝;沙苑之戰,高歡像曹操在赤壁一樣大意輕敵,成就了宇文泰的割據局面;一晃半世,現在已是高歡兒子們掌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結束了,高洋如曹丕一般對皇位如饑似渴,孝靜帝除了讓位,別無選擇。

孝靜帝辭別六宮嬪妃,坐著牛車走了,東魏滅亡,頭尾共十七年,僅歷孝靜帝一帝。高洋接受璽綬,即位稱帝,改國號為齊,年號天保,高洋就是齊顯祖文宣帝。為區別於南朝蕭道成所建的齊國,歷史上把高氏的齊國稱為北齊或者後齊。

高洋對待孝靜帝,遠沒有曹丕對待漢獻帝那麽好,過了一年,就在他的食物裏下毒,把他殺死了。

宇文泰在關中聽說高家篡位,果然興兵討伐。西魏軍從弘農造橋渡過黃河,進駐建州(今山西絳縣東南),威逼鄴城。

高洋心中明白,宇文泰還沒有能力在關東立足,此次用兵討伐是假,打探是真。他並不出兵與西魏軍直接交鋒,而是親率大軍鎮守晉陽東城,陣容嚴整,軍勢強盛。

宇文泰聞報,不禁長嘆:“原來高歡並沒有死!”說罷,他下令撤兵,由蒲阪渡口退回關中。隨著宇文泰的這聲長嘆,高洋的北齊政權穩固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