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亂 八 反客為主下江東(第2/3頁)

梁武帝回報安慰侯景,說:“朕與你已結大義,豈會收納了你,又把你賣了呢?國家有國家的打算,你無須勞神。”又說:“朕乃萬乘之主,不會失信於人,你就不必再擔心了!”

侯景心說:你當我三歲小孩兒,給塊糖就相信你?侯景越想越覺得梁武帝虛偽,便偽造一封東魏的書信,派人送給梁武帝,信中說要蕭淵明回國,得用侯景交換。

梁國君臣看過“東魏國書”以後,包括謝舉、朱異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正侯景是敗軍之將,既然能換回蕭淵明,換就換吧。唯有司農卿傅岐認為:“侯景戰敗來歸,舍棄他恐怕不祥。何況他身經百戰,豈肯束手就縛?”梁武帝不聽,回信說:“只要蕭淵明早上到,侯景晚上即可遣返。”

“東魏”的使臣帶著梁武帝的信回到了壽陽。侯景拿到確鑿的證據,對左右說:“我就知道蕭老頭是個薄心腸!”

王偉進言:“如今坐守壽陽是死,造反也是死,希望大王早作規劃!”

侯景反意已決,為了擴充軍備,他強征所屬各城的居民為兵,又收商用物資為軍用,還搶掠各家的女孩子,賞給軍中將士享受。

造反的話,最好有個內應。侯景經過細心的觀察,發現那位當“強盜”的皇侄蕭正德很是合適。蕭正德早就心懷非分之想,希望有朝一日找回原本屬於他的一切。侯景寫信說要擁他為帝,蕭正德樂壞了,當即表示:“如今我在內應,公在外攻,何愁大事不濟!時不我待,還望速速起兵!”

事情已經壞到這種地步了,梁武帝還蒙在鼓裏。駐守合肥的鄱陽王蕭範密奏侯景謀反,梁武帝說:“侯景寄人籬下,猶如嬰兒待哺一般,怎麽會反?鄱陽王何以不允許朝廷容下侯景這麽個客人呢?”侯景拉大將羊鴉仁一同造反,羊鴉仁獲取證據後向梁武帝通報,梁武帝仍執迷不悟。更有甚者,侯景向朝廷一個勁地催要財物,梁武帝一直大開綠燈,有求必應。

在梁武帝的不斷“支援”下,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在壽陽設壇歃血,以清君側、誅殺朱異等貪官為名,舉兵造反。

這個時候,高澄一定是笑得最開心的人。“鮮卑小兒”的運氣夠好,只用一名人質加一封書信,就把本來夢想著坐收漁利的梁國給廢了。這招四兩撥千斤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高澄敏銳的政治嗅覺,還有三個重要因素,少了一樣,高澄都是白玩。

首先,侯景的多疑性格是促其叛梁的原動力。侯景被他在北朝的狼族同胞忽悠慣了,默認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敵人,從不相信任何人會以誠待己,當然也不可能以誠待人。梁武帝待他好,他照單全收,梁武帝要害他,他就起兵自保。

其次,梁國的不利形勢也很關鍵。寒山慘敗後,梁國的實力難以抵禦東魏大軍的長驅南下,而如果能恢復與東魏的友邦關系,把戰火重新引向西魏,梁國就可繼續坐山觀虎鬥。梁武帝不顧侯景的一再反對,迫切要與東魏交好,客觀上激怒了侯景。

最後,梁國在寒山之戰前後充分暴露了自己在軍事上的虛弱,是導致侯景叛變梁國的決定性因素。梁國在寒山之戰中的“帥愚將躁”,戰力低下,被侯景一一看在眼裏,他曾誇口說:“河北我雖然打不下來,打江南卻沒有任何問題!”終於,他敢於冒著全盤盡輸的風險,毅然造反。

梁武帝接到侯景造反的消息,還沒有當回事,滿不在乎地說:“侯景這幾顆兵能成什麽事?我折根棍子就能揍他。”他下詔以蕭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六子邵陵王蕭綸持節,都督各軍,討伐侯景。

侯景的聲勢比初到壽陽時壯大了不少,但面對梁國幾路大軍的合圍,未免感到有點心虛。王偉獻計說:“蕭綸來攻,敵眾我寡,我軍必遭圍困。不如放棄淮南,率輕騎兵快速東進,突襲建康。到時候有蕭正德的內應,大王攻下建康,天下可定,大事可成。”

侯景用王偉之計,留下中軍大都督王貴顯帶極少的士兵守在壽陽,假稱出城遊獵,神不知鬼不覺地避開梁軍主力。侯景先取譙州(今安徽滁縣),又攻歷陽(今安徽和縣),歷陽太守莊鐵在弟弟陣亡的情況下,投降了侯景。

莊鐵向侯景建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長江,直取建康上遊的采石。侯景敢冒險,當下急行軍趕往長江北岸。

江上的守備偵察到侯景的動向,報告建康。大將羊侃請求帶兩千人據守采石,以備不測,然後命蕭綸攻下壽陽,可使侯景的軍隊陷於進退維谷的境地。朱異認為:“侯景肯定不會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