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亂 四 跛足狼王(第2/2頁)

侯景懂得獨木難支的道理,心裏一想,傍棵大樹好乘涼。他一下子傍上兩棵大樹:一面宣布歸順西魏;一面派使者丁和去建康,向梁武帝遞降表。

就在這年(梁中大通二年,公元547年)正月十七日的晚上,梁武帝夢見中原各州的太守向他獻地投降,舉朝稱慶。次日一早,興奮不已的梁武帝召見寵臣朱異,詳細描繪了夢中的場景,最後還補上一句:“我生平很少做夢,一旦做夢必會應驗。”

朱異馬上說:“此乃宇宙一統之兆。”(這張臭嘴哦,好像他算準了侯景要當上宇宙大將軍一樣)

梁武帝做夢的時間,距侯景叛亂,僅有四天之隔。以當時的通訊條件,梁武帝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知道侯景已經反了。他做出這個夢,恰恰說明他一直都有收復中原的迫切心願。人總是這樣,越是想得到的東西,越是不容易得到,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是想得到,翻來覆去,形成了心結。梁武帝長期積壓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便認定了佛祖要顯靈、美夢會成真。

侯景偏在這時上表稱降,並附帶了一份“大禮包”:豫、廣、郢、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十三州。

這份大禮包顯然是注了水的,東面的幾個州聽了邢子才的話,根本不受侯景節制。但這不打緊,反正侯景的目的是要圈梁武帝的援兵,禮包究竟能兌現多少,不在考慮之列。

梁武帝畢竟是爭天下的人物,收到那麽豐盛的大禮包,也疑惑重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尚書仆射謝舉說:“近年來我朝與魏國通和,邊境安寧無事,若是接納魏國叛臣,恐將挑起戰端,微臣以為不可!”北魏分裂後,梁國收復漢中。東魏疲於應付西魏的進攻,對梁國采取了通好的政策。大同五年(公元539年)陳慶之死後,梁國也無良將可用,兩家互派使節,成為友好鄰邦。謝舉的意思很直白,現在忽然破壞這種友好關系,不是明智之舉。

梁武帝猶豫道:“我國如金甌無缺,如今領受侯景的獻地,是否合宜呢?假如鬧出亂子來,後悔莫及啊!”他的心態很微妙,理智告訴他,接納侯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但在感情上,他又難以抵禦大禮包的誘惑。

一旁的朱異跳出來抖機靈,他說:“陛下聖明,南北景仰。如今侯景分魏國土地來降,正是天意的體現。如果拒而不收,將來誰還願意歸附?萬望陛下再勿多疑。”

朱異不愧是梁武帝第一寵臣,一通馬屁拍上來,梁武帝龍心大悅,當下拍板,納迎侯景,封為河南王、大將軍,都督河南、河北諸軍事(連高澄控制的河北也管到了,梁武帝的“野心”暴露無遺)。梁國派司州刺史羊鴉仁等率三萬大軍前往懸瓠(今河南汝南),隨軍運送糧草武器,過境接應侯景。

梁國的援兵從建康啟動不久,侯景那邊就提前開打了。高澄派武衛將軍元柱等將率領數萬兵馬,日夜兼行攻打侯景,兩軍在潁州以北相遇,元柱軍大敗。

首戰得勝,侯景的形勢不好反壞,他見羊鴉仁的軍隊還沒趕到,暫時退保潁州。這一退縮被高澄鉆了空子,東魏的下一撥攻勢由司徒韓軌統領,接踵而至,侯景主力被包圍在潁州,窘迫之極。

侯景的叛亂與他本人一樣,是先天“跛足”的。河南乃鄴城的屏障,東魏不容有失,志在必守;侯景心高氣傲,以為手握河南就可為所欲為,各州刺史念及高歡舊恩,不能與侯景同心;侯景在軍事上是天才,但在政治上卻遠不及高澄深邃,戰場上打勝仗也免不了政治上吃敗仗。這一切,導致他在起兵之初處處受制,全面被動。

侯景明白不放點血是不行了,他一咬牙,向西魏宇文泰求救,表示願意割出與西魏接壤的東荊、北荊、荊、潁四州之地(今河南許昌以西以南地區)。這比十三州的大禮包可要靠譜多了,西魏方面又會如何應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