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絕代雙驕 二二 沙苑大戰(第2/3頁)

形勢朝有利於東魏的方向發展,高歡手下有兩種意見:一種以右長史薛琡為代表,強調以靜制動,認為西魏軍的糧草維持不了很久,東魏軍無須渡河,只要臨河觀望,捱到來年,必能困死宇文泰;另一種以侯景為代表,認為東魏軍人數占優,沒必要全軍而進,可以分為兩軍,前後行動,以便接應。前者明顯是文人的觀點,意欲坐收其利,但夜長夢多,高歡哪裏等得了那麽久?後者是武夫的觀點,把軍隊分一部分給侯景這樣的人統領,高歡也不放心。

高歡認準了勝利近在眼前,他下令從蒲津急渡黃河,搶在宇文泰之前進入關中。

黃河西岸是老將王羆守衛的華州(治所馮翊,今陜西大荔)。王羆自孝文帝時代就鎮守關中,孝武帝西遷後,他對西魏政權忠心耿耿,且勇猛無比,多次擊退東魏的進攻。宇文泰派使者給王羆報信,要他小心提防。

王羆回復了一句話:“老羆當道臥,貉子哪得過!”借名發揮,把高歡和他的十萬大軍比作貉子,這是何等的氣魄。

高歡大軍來到馮翊城下,陣前喊話:“王老將軍,宇文黑獺將敗,何不早降?”

王羆站在城頭,大吼道:“此城便是王羆的墓冢,我生死不離。想死的請過來!”

華州畢竟不是高歡的目標,攻之無益,這塊硬骨頭還是放到以後再啃。東魏軍繞過馮翊城,又涉過洛水,屯兵許原以西(今陜西大荔西南)。

宇文泰此時才到達渭水南岸,緊急征召各州士兵,一時半會還聚不起來。兩軍兵力相差懸殊,西魏眾將建議按兵不動,宇文泰說:“若讓高歡進軍長安,則情勢大亂;現在他遠道而來,立足未穩,此乃天要亡他,正可打他個措手不及。”說罷,西魏軍造起浮橋,數千名輕騎兵每人帶上三天的糧食,北渡渭水,輜重留在南岸,由老弱殘兵押送,向西跟進。

十月,宇文泰到達北岸的沙苑(今陜西大荔南),探馬來報,西北六十裏便是東魏軍大營。大家的神經頓時緊張起來,忽見宇文深一個人哈哈大笑,舉雙手向宇文泰道賀。

宇文泰不解,問他何故發笑。宇文深答道:“高歡在河北,深得人心;他若是老實呆著,消滅他並不容易。如今孤軍渡河,深入我們的地盤,他的士兵恐怕也有所不願吧。究其原因,高歡是要報竇泰被殺之仇,剛愎自用,含憤前來,這叫‘忿兵’,一戰可擒。道理再明白不過,為何不道賀呢?”

宇文泰大喜,下令各軍整裝迎敵。第二天清晨,高歡探知西魏軍的位置,大軍從許原浩浩蕩蕩開來。李弼向宇文泰獻計:“敵眾我寡,不可平地列陣。沙苑以東十裏有一處渭水拐彎處,俗稱渭曲,三面環水,蘆葦叢生,我軍可先埋伏在那裏,以待高歡。”

宇文泰依計而行,移軍渭曲(所以此戰也叫渭曲之戰),並分出東、西兩翼,李弼指揮西翼方陣,趙貴指揮東翼方陣,背水伏下口袋陣,相約以鼓聲為號令。

傍晚時分,東魏大軍來到渭曲。都督斛律羌舉說:“蘆葦叢深泥濘,不利於我軍作戰,不如遠遠相持,分撥精銳騎兵偷襲長安,端掉宇文黑獺的老巢,叫他不戰而敗。”

斛律羌舉的主意很毒,然而高歡一心報仇,並未發表意見。他望著蘆葦叢若有所思:“放把火燒死敵軍,怎麽樣?”

侯景不同意:“應當生擒宇文黑獺以告天下,一把火燒了,無法分辨屍體,誰會相信!”(還沒打就想著認屍的事了,東魏軍中一片樂觀情緒)

鎮兵出身的都督彭樂盛氣淩人,請纓決戰道:“我眾敵寡,一百個抓他一個,還怕打不贏?!”

高歡深受鼓動,便以全軍猛攻渭曲,孰料一頭就撞進了西魏的口袋陣。渭曲的東、西、南三個方向都是伏兵,北面的入口又被東魏軍前呼後擁的大隊人馬阻塞,士兵們有進無退,動彈不得。茂密的蘆葦做了西魏士兵最好的掩體,東魏士兵看不清敵人的數量,一個個排隊上門送死。

時機成熟,宇文泰親自擂起戰鼓。西魏士兵揮舞兵器,喊聲震天,於謹等各軍從正面撲了上來。西翼的李弼身先士卒,率領麾下六十多人的鐵騎,橫向沖入東魏陣中,把高歡大軍截為數段。李弼的弟弟李檦身材瘦小,卻異常勇猛,騎在馬背上猶如隱身人一般,斬殺敵人不費吹灰之力。東魏士兵驚恐萬分,遠遠見了他便大呼“快躲!”亂成一團。

兩軍殺得天昏地暗,直至深夜還未罷休。東魏陣中的彭樂被刺破肚腹,腸子外流,他把腸子塞入腹內,回身續戰。西魏那邊的將軍耿令貴殺得遍體通紅,全是敵兵的鮮血,宇文泰也不禁唏噓。

東魏士兵越戰越少,高歡想要收兵再戰,卻完全指揮不了混亂的兵勢,各營軍士死散一空。高歡惆悵半晌,還是不願退兵(十幾萬大軍就這麽毀在沙苑……)。大將斛律金勸道:“如今兵心離散,不能再打了,趕快回河東吧!”連喊了幾聲,高歡仍在馬上發呆不語,斛律金揮鞭打馬,才強行拖走了高歡。黃河岸邊無船可渡,部將為高歡找了一匹高大的駱駝,涉到河中,才有渡船靠近,狼狽逃往東岸。弘農方面的高敖曹聽說高歡大敗,也退回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