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絕代雙驕 二十 魏裂東西(第2/3頁)

高歡在晉陽同樣收到了賀拔嶽被殺的喜訊,大約也有了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成就感。他不懷好意地派長史侯景去關中,名為安撫,實為收編。侯景走到安定,遇到了西奔的宇文泰,便不敢向前。

宇文泰質問他:“賀拔公雖死,我宇文泰還在,你這家夥想來幹嗎?”

侯景大驚失色地回答道:“我只是別人射的一枝箭而已。”說完便灰溜溜地狂奔回關東復命。二十年後的“混世魔王”在宇文泰面前一個照面都沒打上,宇文泰的獨特魅力不禁讓人更加景仰,也無怪乎高歡會“以為非常人”了。

宇文泰到達平涼,迅速整編了賀拔嶽的部眾(其中包括李唐先祖、六大柱國之首的李虎),並接受了洛陽方面任命的大都督一職。他向侯莫陳悅發出通牒:識相的話就自行解除武裝,兩人同去洛陽面君;否則兵戎相見,指日可待。

侯莫陳悅仗著有高歡做後台,沒有理會宇文泰。宇文泰馬上派都督侯莫陳崇(又是個姓侯莫陳的,但不是侯莫陳悅的親戚,侯莫陳崇出身武川鎮,日後在六大柱國中排名第六)攻取原州,然後全軍南下,直撲侯莫陳悅所在的秦州(治所在上邽,即今甘肅天水)。

侯莫陳悅只不過靠了下三爛的招數才殺了賀拔嶽,戰場上根本不是宇文泰的對手。宇文泰軍紀整肅,秋毫不犯,所過之處,民心歸順,侯莫陳悅連戰連敗。侯莫陳悅的部下李弼知道宇文泰必勝,以秦州向宇文泰請降。侯莫陳悅走投無路,最後步了爾朱兆的後塵,找了顆樹上吊自殺。

宇文泰攻滅侯莫陳悅,還有意外收獲,他任命李弼為秦州刺史。李弼成為宇文泰手下又一員極重要的將領,日後在六大柱國中排名第二。隋末瓦崗軍的首領李密,就是李弼的曾孫。

宇文泰繼續橫掃關中,剿滅侯莫陳悅的余黨。高歡派人贈以厚禮,有意與他結交,他一概不受,原封獻給孝武帝。夏州長史於謹向他提出了下一步發展規劃,核心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於謹的規劃對於宇文氏政權的興起,起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他也因此得到宇文泰的重視,將來在六大柱國中排名第五。其實高歡所采取的策略,原本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高歡、宇文泰的角逐,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妙絕倫、不相上下的智勇決鬥)

宇文泰深以為然,積極向洛陽方面投送秋波。北魏境內形成了洛陽、關中、晉陽三角互動的微妙格局。

孝武帝見宇文泰在關中漸成氣候,也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五月,孝武帝下詔戒嚴,聲言要討伐梁國,發動河南諸州兵力,在洛陽閱兵,實際上的矛頭正是晉陽的高歡。為了消除高歡的疑心,他給高歡發去密詔,聲稱:“宇文泰與賀拔勝有異志,朝廷以南伐為名,要討伐關中和荊州。”

孝武帝的兒科伎倆豈能瞞過高歡,高歡當即上表:“關中、荊州謀反,臣將調集各路大軍二十余萬,分兵討逆。”

局勢演變到這份上,孝武帝除了向高歡攤牌,別無選擇。他命禦用書生溫子升(孝莊帝殺爾朱榮之前起草赦令的老兄)給高歡回信,指責高歡的過錯,公開與高歡決裂。

於是孝武帝剩下三條路可走:投奔荊州的賀拔勝;投奔關中的宇文泰;出兵與高歡決一死戰。散騎侍郎柳慶認為荊州離梁國太近,非久居之地。東郡太守裴俠則認為宇文泰實力太強,投奔他無異於出了沸水,又入火坑(即“避湯入火”)。兩權相侵,孝武帝決定向西駐軍,觀望變化。

高歡在晉陽接到皇帝的回信,便上表列數宇文泰、斛斯椿的罪惡,領兵火速南下洛陽。關中的宇文泰也不示弱,下令傳檄北魏各州郡,以討伐逆賊高歡為名,帶兵從高平出發,向東接應皇帝。

七月,孝武帝率十萬大軍駐於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鋒,在邙山以北列陣(即洛陽東北一帶,是將來東西魏大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斛斯椿向孝武帝請求以兩千精騎兵渡河突襲高歡的軍隊,黃門侍郎楊寬進言:“萬一斛斯椿渡河立功,是滅了一個高歡,又生出一個高歡來了。”孝武帝覺得有理,就拒絕了這個唯一可能擊敗高歡的策略。宇文泰聽說後,評價道:“高歡日行八九百裏,乃兵家之大忌;不乘勢進攻,而想憑河據守,必將失策。黃河那麽長,如何守得住,大事已去!”他料想孝武帝失敗後肯定逃往關中,便派趙貴等人率騎兵出關奉迎。

孝武帝正遲疑之際,高歡大軍的前鋒到了黃河北岸。尚未開打,河南的軍中就出了內奸,秘密向高歡約降。高歡的軍隊沒有遇到什麽有效抵抗,就輕松渡過黃河。大都督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不利,跑到孝武帝那裏,撒謊說:“高歡大軍到了!”孝武帝嚇得匆匆忙忙召回斛斯椿,帶了幾個宗室沒命地西逃。一路上人數越跑越少,包括清河王元亶、廣陽王元湛在內的大部分人都調轉馬頭回洛陽,武衛將軍獨孤信卻丟下妻子家人,單騎跟隨孝武帝。孝武帝感動不已,慨嘆“世亂識忠臣”,對他刮目相看。(獨孤信後來在西魏建功立業,六大柱國中排名第三,倒也不枉他當日一番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