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慕容鮮卑 十二 桓溫滅漢(第2/2頁)

桓溫聽了袁喬的意見,堅定了信心,以袁喬率領兩千士兵為先鋒,出兵西征。

李勢也不敢怠慢,趕緊大舉發兵,讓他的叔父李福、堂兄李權和前將軍昝堅指揮,準備以逸待勞,靜候晉軍的到來。不料尚未開戰,漢軍內部先出問題,昝堅不聽部將們提出的在長江南面設下埋伏的建議,獨自分兵前往江北的犍為防備晉軍。

幾天後,桓溫的軍隊開到了彭模(今四川彭山東南),左右認為應以兩軍分兵抵抗漢軍。袁喬則說:“我軍深入萬裏之外,自可勝,不可敗,應當合兵一處,輕裝上陣,全力進攻,速戰速決;如若分兵兩處,目標不一,只要一只軍隊有閃失,就沒有取勝的機會了!”

桓溫深以為然,他把弱兵輜重留在後面,親自率精銳步兵直取成都。

成漢軍隊早就軍無鬥志,一路上與桓溫交手的李福、李權等人的軍隊非敗即降。昝堅的那一部軍隊傻等在犍為,不見桓溫的軍隊,趨兵返回時才知道桓溫的軍隊早已屯兵成都城外十裏處,昝堅手下的士兵不戰自潰。

李勢此時還幻想著守在成都城中“背水一戰”,擊退晉兵。桓溫的先鋒部隊初戰不利,袁喬拔劍督戰,士氣不高的成漢軍漸漸不是對手,桓溫乘勢攻到成都城下,放火燒城門。

成漢的士兵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心再戰。李勢只好開東門逃出成都城,逃到葭萌(今四川劍閣東),想想沒什麽前途,還是派了人向桓溫遞上降表,輿櫬面縛到桓溫軍中投降。

此戰中除了桓溫的決斷值得稱道外,先鋒袁喬在戰略戰役上所提出的指導方針也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惜他在此戰後不久就英年早逝,沒能繼續展示軍事才華。

桓溫滅漢的戰爭前後算起來也不到半年,成漢滅亡的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東晉至此重新控制了益、梁、寧三州,同時握有吳、蜀兩地,祖逖時代的渡江一去不返的局面已經改變,東晉的重新北伐也成為可能。桓溫憑借此戰的成功,足可以步入“十六國名人殿堂”。

當初桓溫出兵之時,東晉朝中曾有一番議論,在眾多的反對聲中,惟獨桓溫的好友劉惔認為桓溫必勝。有人問他怎麽就這麽有把握,劉惔回答說:“這一點從賭博就看出來了。桓溫是個賭博的好手,不是絕對有把握得到的他絕不會去冒險。只恐怕攻克蜀地之後,桓溫將在朝中掌握大權了。”

以後事件的發展,證明了劉惔預言的正確。桓溫的出現,就好像給十六國本已混亂熱鬧的局面又撒上了一把鹽,諸侯爭霸,究竟鹿死誰手,更讓人難以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