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永嘉之亂 五 羯人石勒(第2/2頁)

這些人在當時都是武藝超群的馬上高手,號稱十八騎。他們闖入皇家馬場,騎上寶馬四處搶劫,搶來的財寶就去賄賂汲桑。所以汲桑起兵之時,石勒便率眾投奔了汲桑。汲桑十分欣賞石勒的“騎兵搶劫隊”,就命他以石為姓,以勒為名,“石勒”的稱謂便從這時開始。

(關於“石”這個姓,有一種觀點認為,“羯”或“羌渠”的古漢語發音接近Kiat,這個音在匈奴的語言正好是“石”,所以石勒後來就選擇用漢字的“石”作為自己的姓氏了。這種觀點,似乎比史書上汲桑直接起名的說法,更具說服力。)

汲桑封石勒為掃虜將軍、忠明亭侯,以前鋒都督率軍進攻鄴城。石勒打仗之勇猛,在十六國時期可是一頂一的,再加上騎兵強大的沖擊力,他一戰大敗晉新蔡王司馬騰的將領馮嵩,長驅直入城中,其部下李豐將惶恐出逃的司馬騰殺死於城外。汲桑的軍隊在城內殺死士族、民眾萬余人,又放一把火燒了鄴城宮室,大火竟然十日不滅。

可憐鄴城這座東漢末年曹操曾一度建都的名城,就這樣被焚掠一空。

十六國時代,諸如屠城這樣的悲劇正是數不勝數,且可以達到令人瞠目的地步。通過一部十六國史,我們可以發現,屠城的情況往往發生在不同種族之間,它源於原始部落之間的屠殺行為。屠城反映人類最為野蠻的一面,而這也成為不同種族在沖突中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只要有種族沖突的存在,類似屠城的野蠻事跡就可能發生,即使在當今世界,如何消除種族之間的仇恨,文化之間的沖突,也是困擾許多國家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