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一章 東漢初年,倭國使者初次到訪

時為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正值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當政的那會兒。

這一年,在帝國都城洛陽之中,突然出現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和普通的洛陽市民相比,這幫家夥不但顯得窮酸破落,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而且臉上和手上還畫著奇怪的文身,最引人注目的,是這群人那矮小不堪的身材。他們招搖過市的時候,幾乎所有洛陽人都認定,這是歌舞團的。

漢朝流行讓侏儒來表演滑稽劇,雖然今天看起來似乎不怎麽人道,可在當時卻是一大流行元素,這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

客人們最終走進了皇宮,不過他們並非來為皇家表演節目,而是作為倭奴國的外交使者,前來求見大漢皇帝。

劉秀在大殿之中擺下了盛大的筵席,接待了全體使者。

倭奴國,全稱倭之奴國,簡單說來就是由倭人在倭地所建立的一個被叫做奴的國家。

倭,便是當年中國對日本的稱呼,同時也是日本的自稱,但實際上,在漢魏那會兒,它真正的地理範圍僅限於九州全島外加本州島的一小部分。

奴國,位於今天九州島北部,雖然是叫“國”,但實際上也就是個村落,像奴國這樣的行政單位在當時的日本九州島有一百多個,從秦漢時期便開始相互之間混戰,個個都想一統江山,成為真正的倭王。

不過由於當時生產力過於低下,那裏幾乎是連鐵兵器都沒有,所以打起仗來一般也就跟過家家似的,雙方各自拿著石頭亂砸,比現在的流氓鬥毆還缺乏技術含量,於是這就造成了每次戰爭中都很少有人傷亡。

沒人傷亡,自然也就很難分出勝負,就這樣,倭國只能繼續這麽分裂著了。

在漫長的內鬥歲月中,一些有識之士非常明白地認識到,光憑自己現在手裏的那些個磚頭石槍,是肯定不足以在一百多個勢力中脫穎而出的,要想成為最終的勝者,那麽唯一的手段就是找一個強有力的後台,一個足以幫助自己打敗所有部落的強大後盾。

這說的顯然就是中國了。

自西漢起,就不斷有日本人坐船過海,帶著各種禮物前來給中國方面上貢,想和漢王朝建交,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很少有日本人能夠真正地踏上中國國土,絕大多數的使者都是在樂浪郡拜會中國的官員,上交他們的貢品,再拜領大漢的回禮。

樂浪郡,位於今天朝鮮境內。當時的朝鮮半島跟日本差不多,也是處於一種四分五裂的狀態,雖說沒日本分得那麽厲害,但情況卻比日本更糟糕。因為日本再怎麽分,這一百多個部落都好歹歸日本人自己管,而那年頭朝鮮半島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在漢王朝的掌控之下,像這樂浪就是漢朝的一個郡,設立於西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漢武帝的時候,跟今天的北京上海一樣,算是大漢帝國神聖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在那一年設立的總共有四個郡,全都在朝鮮半島上,除樂浪之外,剩下的三個分別叫做臨屯郡(韓國江原道)、真番郡(首爾附近)和玄菟郡(朝鮮鹹鏡南北道及中國吉遼兩省一帶),而在樂浪郡北面,玄菟郡境內,還存在著一支赫赫有名的獨立割據——高句麗。

話說在西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一個叫朱蒙的濊貊族(朝鮮族前身)人在今天的遼寧省東部占山為王,建立了政權,由於他占的這地方在那會兒歸玄菟郡下設的高句麗縣管,所以後來包括朱蒙本人在內的各類人等都把這個政權稱之為高句麗國。

也就是說,高句麗的發源地是在中國境內。

這個國家從建立伊始,就不曾過過一天的安生日子,漢朝方面自然要剿他,不然以後是個人就敢在大漢國土內自立為王,那還了得,同時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也不怎麽待見他,畢竟地方就這麽大,你來就等於是在搶人土地奪人飯碗,實在是留不得,故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朱蒙的高句麗國都是過著一種且戰且走的生活。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朱蒙之子琉璃明王在原來的地方實在是待不下去了,不得已將王城遷至國內城(吉林省境內),同時遣使漢朝,表示自己其實就是個苦人兒,難得祖墳冒煙有了點基業,希望你們就別再扼殺了,我高句麗願意稱臣納貢,效忠大漢。

此時的西漢王朝已經進入了末期,到了一個國力大不如從前的地步,即便想管各種邊疆的亂臣賊子也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便認可了高句麗的王權,而琉璃明王似乎也認識到了這點,所以在剛站穩腳跟後不久便趁著這個當兒開始了擴張之路,很快便把國土擴大了數倍,吞並了東北好幾個部落,一直把國界線從吉林畫到了遼寧。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高句麗見風使舵,轉而向新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