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結語(第3/3頁)

然而這些新趨勢並沒有動搖先進國家在19世紀60年代發展出的基本政治格局,逐步地、不情願地走向民主立憲政體。不過,非自由主義的群眾政治著實嚇壞了各國政府,不管在理論上它們是多麽可以被接納。政府在學會操作這套新制度之前,有時——明顯是在“大蕭條”時期——會陷入驚恐萬狀之中,並實施高壓統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直到19世紀80年代初還不允許從血洗中幸存下來的巴黎公社社員重新參與政治活動。俾斯麥知道如何駕馭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但不知道如何對付群眾性社會主義政黨或群眾性天主教政黨。1879年,他宣布社會民主黨為非法。格萊斯頓對愛爾蘭也實行高壓統治。不過,這只是個暫時階段,而非永久趨勢。資產階級政治的框架(在存有這個框架的國家),要到進入20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才膨脹到突破點。

這個時代的確陷入了“大蕭條”的麻煩時期。但是,如果太強調大蕭條的色彩,反倒會造成錯誤印象。它與20世紀30年代的衰退不同,其經濟困難本身非常復雜,也都有一定難度,因此歷史學家甚至懷疑用“蕭條”這個詞來形容本卷所述時期結束後的20年是否妥當。歷史學家錯了,但他們的懷疑提醒我們不要采取過分戲劇性的處理。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的結構都沒有崩潰。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緩慢地從經濟上和政治上修改了自由主義,還留有充分的余地。然而那些被殖民統治的、低度開發的貧窮落後國家,其情況便有所不同,例如俄國這類處於勝利者世界和受害者世界之間的國家,其情況也不一樣。在這些國家中,“大蕭條”開創了即將到來的革命時代。但在1875年後的一兩代人之間,勝利的資產階級仍固若金湯。也許信心比以前弱了一些,因而資產階級聲稱它仍信心十足未免有點兒刺耳。也許資產階級對其前途有點兒擔心,然而“進步”無疑仍會繼續下去,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以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形式,籠統說來是以自由社會的形式繼續下去。“大蕭條”只是一個插曲。未來不是還有經濟增長、科技進步、生活提升與和平嗎?20世紀難道不會是19世紀更加輝煌、更加成功的翻版嗎?

我們今天知道,20世紀不是19世紀的翻版。

[1] Johann Nestroy, Sie Sollen Ihn Nicht Haben (1850).

[2] D. S. Landes, The Unbound Prometheus (Cambridge 1969), pp.240-41.

[3] Burckhardt, op. cit., p.116.

[4] Burckhardt, op. cit., p.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