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孔子還鄉(第2/4頁)

冉有看了樊須一眼,之後按照樊須的建議進行。

冉有快速地申明了命令,無非是沖在前面的有賞,落在最後的砍頭之類。三遍之後,冉有的戰車率先沖鋒,身旁的親兵們跟著沖了出去,整個左軍士氣大振,向齊軍沖殺過去。

在魯國這樣“以德治國”的國家裏,當官的如果不作出表率,老百姓是不會買賬的。

魯軍左軍殺入齊軍右軍,齊國人也怕拼命的,齊軍右軍當即大亂。

左軍占據優勢,右軍呢?

右軍呢?

右軍在哪裏?

右軍已經消失了。

孟孺子帶領的魯軍右軍早已經逃命去了,齊軍左軍則在後面追趕。林不狃是孟孫家的家臣,帶著他手下的兄弟昂首挺胸地撤退,看上去就好像打了勝仗一般。

“老大,快點跑吧,這樣會被齊國人追上的。”手下兄弟看著心急,要求快一點逃命。

“哎,我們不比別人差,為什麽要逃跑?”林不狃不同意,他還要面子。

“那,那就留下來跟齊國人打仗算了。”

“嘿,你以為跟齊國人拼命就顯得你好嗎?”林不狃還是不幹,面子也要,命也要。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

沒多久,齊國人追了上來,結果是林不狃死於非命。

死要面子活受罪,魯國人的面子害死人。

但是,魯國人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僅自己要面子,還總能給別人留面子。孟之側算是孟孫家的勇士,逃命的時候留在最後掩護大家。還好,孟之側也活著回來了,是最後一個進入曲阜城門的。看著城裏驚魂未定的殘兵敗將們,孟之側覺得大家已經很難受了,就別再顯得自己多麽勇敢了。

“哎,不是我想跑在最後啊,是這匹馬太不給力了。”孟之側自言自語,又像是對大家說。

“噢。”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廝也是個逃兵,也不比我們高尚到哪裏去。

於是,大家都笑了。

這件事情被孔子知道之後,對孟之側非常贊賞。

按《論語》。子曰:“孟之反(即孟之側)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右軍慘敗,但是左軍大勝,冉有的隊伍砍了八十顆齊軍的人頭。因為是孤軍深入,齊國人不敢久留,第二天撤軍了。冉有請求追擊齊國人,季康子說什麽也不同意,於是看著齊國軍隊逃出了魯國。

在慶功會上,孟孺子還在為自己的逃跑解釋呢。

“其實啊,我雖然比不上顏羽那麽勇敢,可是我至少比邴泄要強啊。顏羽當時是不想逃跑的,他很勇敢。我呢,雖然想逃跑,可是我能沉住氣,我不說。邴泄這夥計膽小怕死,使勁喊‘快逃吧快逃吧’。”孟孺子把自己推幹凈,把逃跑的責任推到了邴泄的身上。

大家都笑了,反正算是打了勝仗,逃跑的事情就算了。

魯國人,自己要面子,也願意給別人面子。

【機會來了】

這次齊魯之戰,功勞最大的自然是冉有。季康子從前沒有想到過冉有竟然還有軍事才能,很奇怪他是從哪裏學的。

“老冉,你的軍事才能哪裏學的?還是天生的?”季康子問冉有。

“是從孔子老師那裏學的。”冉有說。

自從從衛國回來,冉有一直就在想怎樣把老師請回來。冉有知道,季孫家對孔子意見非常大,孔子要回來,一定要過季孫這一關。好在,對孔子最不滿的季孫斯已經不在了,而季康子對孔子的反感要小很多,所以,只要有好的由頭,說動季康子請孔子回來就有可能。如今既然季康子問起來,自己正好把老師給扯出來。

“啊,孔子連這個也會?那,孔子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季康子挺感興趣,雖然父親很討厭這個人,可是自己並不了解這個人。不過既然冉有都這麽尊重孔子,想來孔子確實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了。

“我老師啊——”冉有早就準備了一套說詞,此時開始忽悠,一時間,把孔子捧上了天,眼看著季康子聽得發呆,冉有最後說了:“不說別的,你就看看我們這幫師兄弟們吧,我能力一般般了,好些師兄弟都比我強啊。子貢你是見過的啊,口才多好?現在做生意呢,又發大財了。如果魯國能把我老師給請回來,不說老師的學問了,就這幫學生們,知道老師在魯國,今後誰不幫魯國啊?”

“這個,那,我們把他召回來怎麽樣?”季康子終於說了這樣的話,這是冉有期待的話。

“不行。”冉有說,說得季康子一愣。“老師是個德高望重的人,如果我們去召他回來,他一定不會回來的,那麽遲早有一天別的國家會重用他,對魯國就不好了。我的意思,我們還是找國君,然後讓國君派出正式的使者請老師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