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國人就要讀春秋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如果提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們只能留下一個,應該留下哪一個?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漢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確答案是: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

為什麽這樣說?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那時候沒有皇帝,沒有三跪九叩和山呼萬歲,沒有奴才主子,大家平起平坐;那時候,沒有文字獄,有百家爭鳴,有思考的權利。

那時候,有外族入侵。但是,誰入侵,誰就被消滅,最終成為我們的一個部分。

那時候,有災難,有戰爭,有道義,有不道義,有人性,有非人性,有爾虞我詐,然後,有思想的爆發,有霸主的出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在那個時候爆炸性發展,空前絕後。

春秋是一個變法的時代,改革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從春秋到戰國,變法之聲不絕於耳,與時俱進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我們不是熱衷於國學嗎?

什麽是國學?兩個字:春秋。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歷史中並行的兩條主線,前者是人文和政治的,後者是哲學和宗教的,儒家的奠基者孔子和道家的祖師爺老子都來自春秋時期,那個年代產生偉大的思想。《論語》和《道德經》像兩顆太陽懸掛在空中,讓我們只能仰視而無法企及。

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管仲來自春秋,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孫子來自春秋。

春秋之後的幾千年裏,我們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重量級的偉大人物,我們始終在春秋祖先們的成就之內徘徊,再也走不出去,不知是祖先們太偉大,還是他們的後人太不爭氣。

但是有一點無可爭議,沒有春秋,我們根本談不上國學。

你一定知道自己姓什麽,但是,你未必知道自己的姓是怎樣的來歷。翻查百家姓,你會驚詫地發現,我們絕大多數的姓氏來自春秋。看春秋的歷史,也就是在看自己家族的歷史,看自己姓氏的光榮或者磨難。

數典忘祖,這是來自春秋的成語,不過用在現代人的身上更恰如其分。

說到成語,春秋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成語典故,爾虞我詐、臥薪嘗膽、唇亡齒寒等等等等,我們經常在使用,我們不應該知道它們的出處嗎?

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孔子修春秋,真不知道我們今天的文章該怎樣寫。

事實上,春秋以及隨後的戰國給我們留下的遺產絕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和人文上的,那份遺產之豐富,足以令全世界嫉妒我們。

《孫子兵法》至今是全世界軍校的必讀課本,《道德經》則是西方哲人們的膜拜讀本。

我們的管仲以一套系統得驚人的治國方案將齊國帶上了霸主地位,早期的內閣制、福利社會、減免農業稅、控制通貨膨脹、鼓勵商業、鹽鐵專賣,這些,都是管仲帶給全世界的啟示,甚至,全世界公立妓院的鼻祖也是管仲。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偉大全能政治家是一個逃兵,是名副其實的“管跑跑”。可是,這無損於他的偉大。

孔子說過:沒有管仲,我們就該披散頭發,裸露膀子,做野蠻人的奴隸了。

有人評說:中國之所以衰落,就是因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不要以為幾千年前的故事於今已經毫無用處,恰恰相反,中國人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了春秋而不是之後的幾千年。

春秋是中國古代政治家和軍事家們的必修課程,但是請注意,春秋中有大義、有智慧,也有奸詐,要看你從中看什麽。看了春秋,往往好人更好,壞人更壞,而聰明人更聰明。三國時期的關羽、諸葛亮和曹操都是春秋的粉絲,結果關羽看到的是春秋大義,於是有了義薄雲天的關二爺;諸葛亮看到的是管仲、先軫們的智慧,於是有了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曹操看到的是奸詐和權術,於是有了天下奸雄曹孟德。

春秋時期與當今的世界極度相似,有小國,有大國,有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怎樣生存,怎樣有尊嚴地生存,在那時候就是一門學問。

落後就要挨打,毛主席說。毛主席就是一個春秋粉絲。

作為一個小國,如何在夾縫中生存?作為一個大國,如何生存得有尊嚴?作為一個超級大國,憑借什麽稱霸世界?有了子產,鄭國贏得兩個超級大國的尊重;沒有子產,鄭國很快滅亡。幾千年前,晉國拖垮了楚國;幾千年後,美國拖垮了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