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的傳媒話術(第2/2頁)

於是,辛亥革命爆發後站在中華民國立場發言的第一份報紙—《大漢報》誕生了。當石庵與外國朋友談話時已是中午一點鐘,而至下午五點鐘,《大漢報》將於十五日出版的預告已經貼到漢陽街頭。十四日晨,即有民眾赴歆生路余慶裏(石庵住所,亦報社辦公室)詢問明日是否真能出報,石庵曰:“然。”民眾當即付款預訂。來詢者絡繹不絕,“迨晚愈眾,幾有破門之勢”。當晚,石庵“遂從事編輯”。今語雲采編一體化,石庵則采編一人化,自謂“自社文(今曰社論)起至於各種新聞,乃悉出余一人之手,亦可笑也”。依石庵之意,出報主要為了釋外人之疑,能賣數千份已不得了,孰料一日之內,竟售出兩萬份。尤令人開懷的是,讀報後專程來報社“稱賀”的外國朋友有二百人之多,“入門皆脫帽呼‘恭喜革命’”,乃如過年一般喜慶。盛情如是,石庵不敢辜負讀者,思“一人之力萬不濟”,遂於三日內,邀得報界同人襄助,計主筆一名、經理一名、采訪(今曰記者)六名,組成稍稱完備的編輯部,方令《大漢報》實現可持續發展。明日,軍政府特將《大漢報》社設為“漢口秘密機關”,授權發布官方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