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流亡政府”的“恐怖主義”(第2/2頁)

哭完了,還得繼續幹活,黃宗漢終於在抵粵前最後一刻想出“奇”招:“只好官與紳民貌離而神合,暗中與紳民時刻通信。外面仍是紳民為一局,是主戰者;官長為一局,是圓通者。且看天津舉動何如”(其時,英、法與清廷在天津談判)。

所謂“貌離而神合”,即:從總督衙門出來的片言只語,絲毫不能與奪回廣州有關,更別說鼓動百姓捐錢出戰;但是,私底下,應由總督衙門指揮奪回廣州的戰役,尤應提供經濟支持。

事也湊巧,時當太平天國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主戰場雖不在廣東,但廣東與廣西、湖南、江西接壤地方(西江、北江流域),時有戰事發生,兩廣總督作為地方軍事最高指揮官,可以名正言順為廣東“防堵”而練兵籌餉。於是,宗漢一到廣東,即“長篇告示”,號召百姓“團練捐輸”,名義上抵抗“發逆”,實則為“剿夷”提供支持。同時,“暗中與紳民時刻通信”,盡量讓百姓知道這是為奪回廣州做準備。這麽做,效果不錯,不二月,即收得數十萬兩銀子,有力支持了義軍。

兩廣總督例駐廣州,宗漢此行駐節惠州,乃破例。今廣州被占,巡撫率部仍居城內,其人亦未被清廷革職,然而,朝野上下都知道這是傀儡政府,只是不能明言而已。宗漢既是欽差,必然不能跟傀儡政府扯上絲毫糾葛,用他的話說,“上省則是投降”,所以,廣州是萬萬不能去的。不僅不能去廣州開署辦公,就是與洋人談判,亦不能將會議地點定在廣州。

聯軍委員會曾有意將宗漢接入廣州,宗漢聞信,下定決心,避不見面。聯軍又放出話來,說,“若不見他(按,謂‘洋酋’)而跑至潮州,伊即追至潮州,跑至福建(宗漢是福建晉江人),即追至福建,總要拿到火輪船上”。宗漢咬緊牙根,“拿定主意”,堅決“不動”,倘若洋酋非要強行挾持,則“將毒藥帶在身”,總要“死在惠城”,不能“死伊船中”“再不與葉中堂(名琛)為偶也”。然而,聯軍終未踐約,宗漢空抱死志,未能殉國,“天不成我此節”“奇哉”可惜也。

“流亡政府”成立了(黃宗漢未到之先,則以廣東團練總局為臨時指揮機構),“義勇軍”組成了,為期一年之久的廣東人民反侵略鬥爭也就拉開了帷幕。當然,對躬逢其盛的赫德來說,這種鬥爭不過是在陰險狡詐的官紳唆使下,由愚昧的民眾實施的“恐怖主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