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第2/2頁)

第三,技術因素也制約公權力的擴展。試想,一個縣政府面對的是方圓數十裏甚至上百裏的轄區,如何面面俱到?黃仁宇先生就認為,中國古代始終沒實現細致的科學管理,就是受技術因素的制約。同樣,古代中國疆域沒有繼續拓展,也是受政府管理的技術因素制約。這種制約,在公權力拓展上也同樣存在。如果縣政府要滲透到商貿領域,必然對全縣的商戶、物流和人員進行登記和管理。這就超過了古代政府管理的能力。公權力要泛濫到其他領域,困境也如此。

因此,泛權力在解釋中國古代公權力持有者的權力現實的時候,是有解釋力的。但似乎並不能表明公權力在整體背景中的實際地位。同時,它也沒有指明權力所有者面臨的種種“非泛權力”的制約或羈絆。泛權力理論需要修正,似乎也表明我從權力角度把握中國古代歷史的失誤。

綜上所述,要為復雜的古代史找到一把解答的鑰匙,每個人難免要多次試錯。相信每個歷史愛好者,都願意付出這樣的曲折,也願意繼續探索下去。

本書輯錄的文章,是我近年寫作的有關古代史的文章。少數章節曾經公開發表,其中《士人春秋》《天津教案》等發表在《中華遺產》雜志,《反腐困境》《真假梁武帝》等發表在《百家講壇》雜志,有關清朝的諸篇文章發表於中國新聞網“銳度專欄”和財新網“張口說史”專欄。這些章節收入本書時都做了修改。本書的主要參考文章,在附錄的“參考文獻舉要”中有說明。當然,本書難免有觀點和史料方面的差錯,我為此承擔責任。歡迎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本書的成功出版,要感謝現代出版社同行們的辛苦勞動。作為書業中人,我深知行業的清苦和一本圖書出版背後凝聚的心血與汗水。感謝現代出版社臧總編輯對本書的肯定,感謝吳慶慶編輯的辛勞付出。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唐琳娜。

謝謝大家!

張程

2012年勞動節於朝陽水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