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抗日殺奸團簡史(節選)(第4/4頁)

“……照道理,論實際,軍統局為政府機關,代表國家,‘抗日殺奸團’是青年愛國組織,屬於民眾團體,其相互關系之構成,是基於愛國青年分子需要國家抵禦外侮之方針導向,而政府方面則在於增加一份抗戰力量,此中並沒有所謂的‘核心’與‘外圍’之分,又何況這班青年學子既無名義——始終只是一名團員,也不受薪——活動上所用的全是家裏給的點心錢,這與‘軍統局’所運用的情報路線性質上完全不同,又怎麽可以看得那樣偏狹呢?……”

“……所以有許多事務都托將曾澈同志代勞了。就在二十六年冬天,有一次曾澈向我口頭報告,說是要去參加一個‘青年活動’,我也就點頭答應了。至於是怎樣的‘青年活動’?我就不甚了了。”

“……孫大成(即孫若愚)同志於二十九年七月八日到上海,他的身份就是代表‘抗日殺奸團’。‘抗團’並不是‘上海區’屬下的工作單位,它仍然保持著青年愛國團體的獨特風格。”

“……孫大成到了上海之後,我們曾見過一面。對於交通聯絡等事項,都做了約定,其後就交由助理書記劉原琛兄直接負責聯絡與指導。關於‘上海區’所給予的支援,只有每月三百七十元而已。此外一無所求。而此一數字自二十九年九月起,一直維持到三十年十月止,乞未增加。”

抗團與軍統最大的區別是:抗團唯一目的就是抗日,而軍統除此外還有是內戰的工具。

在抗戰期間,抗團從未參與過軍統指派調查學生的各種黨派活動,而且是自覺地抵制這種工作。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目的。日本投降後,抗團就解散了。只有幾個仍與軍統有關系,這是他們的個人行為,與抗團無關。

可以說抗團與軍統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個組織。

軍統把抗團做過的一些成績,都記在它自己的功勞簿上,對抗團的態度,可能是從抗團有什麽可以利用的價值來考慮,但也未能如願以償。而抗團對軍統卻不同。先是軍統的聲譽狼藉,老百姓聽到“特務”就反感,都敬而遠之。抗團不願招惹這種影響。更主要的是抗團不願卷入國內的黨派鬥爭。抗團與軍統只是在抗戰時期在抗日方面的合作者。抗團雖曾沾有汙泥而未被染,潔身自好,問心無愧。何況在抗戰期間大部分未去內地的抗團人員,連抗團與軍統的這層關系都不知道。

所以把抗團說成是軍統的外圍組織是不正確的,有必要更正,否則那些為抗日而犧牲的同志,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對活著的也是一樣。

抗團在衛國戰爭中,所做的一點貢獻,實只是滄海之一粟。同時在表現上仍顯得有些幼稚,缺乏有力的指導。他們在敵人侵略面前,不甘受辱,敢於鬥爭。他們無所企求,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威武不屈的精神,應予稱贊。還有千萬不要忘記我國過去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歲月,將來也未必平靜。願為捍衛我們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國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