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編 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

民主主義、民族愛國主義以及工業等的發端,如幾條潺潺的小溪,從山澗涓涓流出,匯聚成寬闊而壯麗的大河。這些小溪從源泉開始,流過多個世紀,力量不斷增強,直至高漲成革命的狂流。尤其是從1775年至1825年這段時間,正像我們在第29章至第33章中所看到的,革命的潮流橫掃了歐洲和美洲。很多君主從王座上跌落,很多舊的制度也被革新了。接下來,要將這段歷史繼續講下去。

直至19世紀,民主主義、愛國主義和工業已發展成幾股勢不可當的強大力量。第34章要講述梅特涅公爵等人是怎樣意圖阻止它們而失敗的。1848年的革命,以驚濤駭浪之勢將梅特涅沖走了。

之後,我們要依序概述自1815年到1914年歐洲諸國的歷史。在所有國家中,相同的幾股力量都在產生作用。民主體制正在同專制體制以及貴族政治作鬥爭。很多民族正在為自由和統一而戰。工業的進取——工業革命持續成長,引發了重大的革新。

可是每個國家各種力量的聯合都是不一樣的,都存在各自的問題和特點。在法國、意大利、英國,民主勢力比專制勢力更強大;可是在俄羅斯、奧地利、德意志和土耳其,民主勢力就弱小很多。為什麽會是這種情況,下文將講述若幹個理由。

一章將專門講述英國的自由和民主的各項革新。另一章將會告訴我們,這些相同的改革是怎麽擴展向英帝國的某些方面。還有一章將闡述美國在其領土向外擴張、民主政治向外擴展的時候,是怎樣更堅強地進行統一的。之後的幾章有關意大利、德意志、法蘭西和東歐的民主進程。最後一章將敘述東歐每個不同的附屬民族,尤其是在土耳其、奧地利和俄羅斯統治下的那些民族,並指出每種力量是怎樣聚集起來的,導致一些革命和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

要想了解兩次世界大戰和目前世界格局,本編八章中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階段,世界地圖重繪,政府革新,商業改建,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變化,我們今日必須應對的一些問題出現了其近代形式。

第33章 動蕩中的歐洲

拿破侖被打倒之後,歐洲得到了暫時的和平,可是並沒有獲得自由。維也納會議維護的是昔日王侯的利益,而不是最近覺醒了的人民的利益。民族性遭到阻礙,民主主義遇到指責。工業革命帶來了機器,可是卻並未給普通人帶來幸福。資本家富有而得勢,但有很長一段時間使很多工人更窮困、更無法自主。

資產階級普遍期望能有一個較開明的政府,並強烈希望他們能在政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注重個人自由、言論自由以及經濟自由。很多農民仇恨諸國殘留的封建體制和農奴制度。工廠裏的工人們也非常不滿意現狀。在19世紀初期的歐洲大陸,工人們的地位卑微,可是隨著工業革命的更進一步發展,他們就逐漸變得重要了。

君王們的復辟?波旁皇室的路易十八被封為法蘭西的國王。波旁皇室的斐迪南七世在西班牙重登王位。還有一個波旁皇室的人被封為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的國王。薩瓦皇室在撒丁重獲了統治權。荷蘭的奧倫治親王又登上了王座。教皇再度被封為羅馬城和意大利中部的統治者,而且一些德意志王侯也重新登位。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皇帝得到了意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和威尼斯地區。托斯卡納、摩德納以及帕爾馬被賞賜給他的部分親戚。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國王擴張了疆域及權力,但普魯士還只是很多德意志邦國中的一個。

愛國心和自由被忽視?那些掌控維也納會議的外交家們,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現出對人民願望的忽視,或者漠不關心。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面臨著畏懼和阻礙。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是自由主義者,可是他只讓自己行使一切自由,他的子民只能行使他所賦予的自由。很多德意志人期望實現民族統一,可是德意志卻同波蘭一樣,依然是分裂的。許多意大利人希望推翻奧地利的統治並將分散的民眾統一起來,可是意大利政治也是分裂的,許多地區都在奧地利的軍事掌控之中。

梅特涅公爵?來自奧地利的梅特涅公爵主持維也納會議,是操控會議的精神支柱,還是舊秩序強有力的化身。他的最高目的是讓專制體制和奧地利有個安全的世界。他堅決不在德意志成立強有力的政府;他盡量不讓普魯士出頭露面;至於意大利,他公開聲稱它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而非一個國家。他成功地(暫時)將在奧地利統治之下的意大利弄得衰敗不振,支離破碎;可是他沒能使普魯士長時間不出頭露面。而且他完全控制不住人民追求民族統一和民主體制的急切願望,這種願望從法國先知們和獨裁者拿破侖那傳播開來以後,已經發展得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