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國民立法議會時期(第3/11頁)

關於路易十八的法令,國王很快批準。但對其余兩項法令,國王選擇了拒簽。國王親自給兩位逃亡在外的親王寫信,規勸他們回國。但是他的信如泥牛入海,對方毫無回應。對於逃亡國外者,路易十六是持譴責態度的,但也僅僅是援引憲法譴責而已,他拒絕采取任何更進一步的措施。路易十六被認為是與逃亡貴族沆瀣一氣,同議會的分裂更是逐漸增大,也引起了吉倫特派的不滿。但是,他的做法得到立憲派和郡執政廳的支持。國王如果同立憲派密切合作,共同致力於資產階級事業,將極大地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不甘心失敗的宮廷勢力並沒有堅持這樣做,他們只是利用一切有利的資源,希望能夠達成自己的願望罷了。宮廷和歐洲各國的聯系依然存在,和大臣們密謀反對革命,而且利用並不信任的福揚派反對吉倫特派。這時,領導國務會議的貝特朗·德·摩勒維爾建立了一個“法蘭西俱樂部”。他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卻披著革命的外衣,表面上遵守憲法,實際上只是玩弄各個黨派。宮廷主要依靠這樣的人出謀劃策,和立憲派漸行漸遠,並支持提名佩蒂翁為市長,損害了立憲派的利益。

10月8日,拉法耶特和巴伊分別辭去國民自衛軍總司令和巴黎市長職務。由於巴黎市長職位的重要性,立憲派打算讓拉法耶特接替巴伊任職。但由於宮廷將所有選票投給吉倫特派候選人佩蒂翁,立憲派不但失去了對議會的領導和對國民自衛軍的指揮權,也失去了市政府這個重要陣地。11月14日,佩蒂翁以6708票當選,得票率為63.1%。吉倫特派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還遠遠沒有滿足。他們不想讓法國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中。他們先是指責外交大臣德萊薩爾缺乏能力,不能勝任職位,緊接著又將矛頭指向陸軍大臣迪波塔伊和海軍大臣貝特朗·德·摩勒維爾,譴責他們不能有效鞏固邊防和海防。鑒於全國人民對斯皮爾的主教幫助逃亡者進行軍事集結的憤慨,外交委員會建議國王出面,向國境上的親王們施加壓力,使他們在三周內遣散逃亡分子。人們也希望通過這樣,向外界表達法國堅持革命的決心。伊斯納爾十分贊成這個建議,他說:“是時候向各部大臣、國王和整個歐洲,展示我們的實力和態度的時候了。我們的使命,我們完全有能力完成。以前不令人民滿意的大臣們要注意了,今後是為人民鞠躬盡瘁還是抵抗革命,怎麽選擇全在你們自己。國王也應該知道,國民才是最高主權人。他是受人民委托進行統治的,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行動。我們也要告訴整個歐洲,法國人民不戰則已,戰則必勝。如果各國政府依舊執迷不悟,幹涉法國的革命,我們願同他決一死戰。”他的講話被眾人熱烈的掌聲打斷,他接著說道:“請先不要鼓掌,不要鼓掌!我們要告訴歐洲各國,我們是朋友,只不過有無恥的陰謀家在中間挑撥罷了,一旦大家發現真相,就會懲罰陰謀家,握手言和。”議會通過這項提案後,於11月29日派出以沃布朗為發言人的代表團晉見路易十六。沃布朗對國王說:“陛下,由於逃亡分子在國外積極備戰,我國的形勢不穩。德意志王侯們無視他們與法國簽訂的條約,背信棄義地支持這些逃亡分子。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不得不將償還自己債權人的巨款用作軍費。陛下,應該以您的身份,呼籲他們停止敵對行動。否則,法國將視其為敵人。雖然我們與他們是友好鄰邦,尊重他們的法律和習慣,但是,這種尊重應該是雙向的,他們也應該尊重我們。不然的話,我們將喚醒他們的國民,將革命的熱潮引到他們的國家去。”路易十六認可這個意見,幾天後告訴議會,他決定發出通知,截止到1月15日,哪個國家境內還有法國逃亡分子的備戰活動,哪個國家就是法國的敵人。國王還說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寫信,希望他規勸帝國中那些固執己見的人,以免引起大家不願看到的後果。國王強調,如果這些國家不理會他的聲明,那麽,法國將不得不訴諸戰爭。

有關的軍事準備也在緊張進行中。12月6日,年富力壯的納博納接替迪波塔伊擔任陸軍大臣,上任伊始,他便趕到國境線,用議會批準的二千萬裏弗的特別費征集了五萬人的軍隊,還整編了三支軍隊。最後,控訴了王弟殿下、阿圖瓦伯爵和孔代親王,凍結了他們的財產,王弟的攝政權也被剝奪。特裏爾的選侯謊稱答應解散集結的逃亡分子。本德爾元帥接到奧地利命令,保護受到攻擊的選侯。奧地利還批準恢復有采邑的王侯們在阿爾薩斯的權力,要求法國必須在該地區恢復封建制度,且絕不能用金錢賠償他們失去的權力,否則,奧地利將訴諸武力。維也納政府已開始采取武力的方式,八萬六千人的軍隊隨時準備向法國邊境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