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純潔的生活(第3/4頁)

但是當前方傳教進展順利的時候,基督教帝國中心的情況卻並不太好。代表世俗的那根線不斷地增長,結果基督教中精神要素完全成了純粹的政治、經濟考慮(請參考本章開頭的數學描述)的附屬物。而且,盡管在此後12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羅馬的權力不斷增長,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四分五裂的因素已經顯而易見,有頭腦的世俗人士和神職人員也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

我們現代人有時會把“教堂”想成一座建築物,每個星期有6天的時間是空著的,星期天的時候人們到那裏去聽布道,唱些聖歌;我們還知道有些教堂裏有主教,這些主教有時會在城裏召開一次會議,那時我們會見到很多慈眉善目的老紳士,他們的衣領都朝後開;我們還會看到他們在報紙上聲稱自己喜歡跳舞或者反對離婚,然後他們就回家去了,在社區過著寧靜的不會受到絲毫打擾的幸福生活。

我們很少會把某個教堂和自己的所有經歷,包括生與死聯系起來,即使是我們自己的教堂。然而,國家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啦。國家可以把我們的錢拿走,如果覺得為了公眾的利益有必要把我們解決掉,它也可以這樣做。我們屬於國家,國家是我們的東家,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會”,則是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哪怕是偶爾發生了爭吵,也無關緊要,不會成為真正的敵人。

但是在中世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那時,教會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組織,一個有生命的存在物,它用很多“國家”想也想不到的辦法來掌控人的命運。當教皇第一次從心懷感激的皇太子手中接受土地,否定過去的清貧思想時,很可能沒有預見到這種做法必然引起的後果。最初,基督的忠實追隨者向使徒彼得的接班人贈送一點他們的世俗財產,似乎沒有什麽弊端或不妥,而且復雜的管理機構也確實需要大量的日常開支。從約翰格羅茨到特利比桑德,從迦太基到烏普撒拉,秘書、書記員就有數千人,更不必說數以百計的各個部門領導,他們都要吃飯、穿衣、住房;要維持橫貫大陸的信使往來,也需要一筆十分可觀的開銷;外交人員今天要去倫敦,明天又要從諾夫格羅德回來,差旅費用自然不能少;教皇的朝臣與世俗的王公貴族會面時,穿著當然要得體入時,不能遜色……這些都要花去不少的錢財。

同樣,看看教會現在變成了什麽,想想看如果條件更好些,情況又會怎麽樣,這樣的發展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遺憾。羅馬迅速變成了一個帶點兒宗教色彩的龐大的超級國家,教皇成了全世界的獨裁者,西歐所有的國家都籠罩在他的統治之下,過去的皇帝與之相比都顯得溫和寬厚得多。

就在一定範圍內取得完全勝利之際,又發生了一件事情,給統治世界的野心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天主的真正精神再次在群眾中引起軒然大波,這對任何宗教組織來說,都是一件最令人頭疼的事情。

異端邪說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從有第一條教義起就有了持不同見解者,歐洲、非洲和西亞被各種爭論分成了不同的陣營,這些爭論已經存在了若幹個世紀,幾乎和教會的年齡一般大。

但是,多納圖派、撒伯裏烏派、一性論派、摩尼教和聶斯托利派之間的血腥爭吵,不在本書中所談論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雙方的心胸都很狹窄,阿裏烏追隨者的不寬容,與阿塔那修斯支持者的不寬容並沒有什麽區別。

更何況,這些爭論全都圍繞著一些晦澀難懂的神學觀點,這些觀點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上天不允許我把它們從舊紙堆裏翻出來,我也不打算浪費時間再挑起神學之爭。我寫下這些,只是想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他們的祖先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為了精神自由的理想而鬥爭。我還想對他們說,要警惕傲慢的教條態度和狂妄自大的作風,在過去的2000年中,它曾經造成了許多可怕的災難。

然而,我所要講的13世紀,卻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這時,異端分子已經不再僅僅是持不同意見者——因為發現了《啟示錄》上誤譯的句子或者《約翰福音》上的錯字,就到處與人爭論。

他由此已經成為捍衛某些思想的鬥士,為了這些思想,提比留皇帝統治期間,一位來自拿撒勒(3)的木匠曾經慷慨赴死!看吧,他儼然以唯一的真正基督徒的形象巍然屹立!

————————————————————

(1) 奧丁神: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司戰爭、死亡、文化和藝術。好武的北歐士兵認為,戰爭時如果能得到奧丁神的庇佑,就能得到一股擁有熊之精神、狼之勇猛的力量,而在戰場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