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無字碑 又見女人(第3/3頁)

沒有了緩沖地帶,公主和新皇帝便只能正面交鋒。更麻煩的是,他們的理念並不相同。隆基要復興貞觀路線,太平卻留戀則天時代。明爭暗鬥的結果,是勢不兩立終於演變為你死我活。回旋余地沒了,流血已是不可避免。

先天二年(713)七月,李隆基得到線人舉報,太平公主將在四日發動政變。年輕的皇帝當機立斷,搶先一步在三日那天將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成為孤家寡人的公主殿下逃入山寺又回家自盡,不再糾結的睿宗也徹底交權。[51]

直到這時,大唐才真正有了新皇帝。他叫唐玄宗,也叫唐明皇。新時代開始了,它叫開元盛世。當然,潛伏已久的危機也會到來,它叫安史之亂。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安史之亂》

[3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0]見《朝野僉載》,《太平廣記》之《任瓌》和《妒婦》。

[41]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後的小女兒,出生在中宗被廢之後遷往房陵的路上。當時李顯脫下衣服做她的繈褓,所以名叫裹兒。

[42]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3]見《舊唐書·上官昭容傳》,《新唐書·韋皇後傳》所附上官昭容傳。婉兒參與武則天政務的時間,《舊唐書》稱在聖歷(698)後,《新唐書》稱在萬歲通天(696)以後。

[44]見兩《唐書》之節湣太子重俊傳、上官昭容傳,《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

[45]見兩《唐書》之韋皇後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龍二年七月條。

[46]上官婉兒勸韋皇後效法武則天事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加尊號事見《新唐書·中宗紀》,《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八月條。

[47]見《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和九月條。

[48]關於中宗李顯之死,《新唐書·中宗紀》只說皇帝崩,卻又在前文加了一句:皇後及安樂公主、散騎常侍馬秦客反,顯然是暗示韋皇後與中宗之死的關系。但同書韋皇後傳則明確說“帝遇弑”。《舊唐書·中宗紀》的說法是:帝遇毒,崩於神龍殿。前文則是: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後臨朝稱制,而求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五月條說得更明白:散騎常侍馬秦客以其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烹飪技術,而得以進宮,成為韋皇後的情夫,又害怕被中宗發現;安樂公主則希望母後臨朝,自己做皇太女。因此四人合謀在餡餅裏放毒藥。

[4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

[50]睿宗兼顧太平公主和太子,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但據《舊唐書·睿宗紀》,睿宗讓位後,仍然掌握大權,自稱朕,新皇帝只能自稱予,也只能處分三品以下官員。所以李旦不是李淵那樣的太上皇,無妨稱之為皇上皇。

[51]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七月條,《唐大詔令集》卷三十《睿宗命明皇總軍國刑政詔》。太平公主的下場比韋皇後等人好一些。她被賜自盡,保住了公主名號,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韋皇後則被追貶為庶人,安樂公主更被追貶為悖逆庶人,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