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弄權 謀殺與謀反(第2/3頁)

以武則天之沉著冷靜,不會幹這種蠢事。

再說也沒必要。比起如花似錦的前程,歇斯底裏地泄憤實在意思不大;而對於木材供應商的女兒來說,做沒必要的事就是賠本生意,至少性價比不好。因此《舊唐書》稱王皇後和蕭淑妃是被武昭儀派人勒死,更為可靠。[21]

沒錯,那時只能趕緊殺人,而且動靜越小越好。

剩下的故事就只能姑妄聽之了。臨死之前,王皇後表現出真正的大家風範,甚至祝福了皇帝和昭儀。蕭淑妃則毫不留情地詛咒說:但願來世我為貓,阿武為鼠。到時候,非咬斷她喉嚨不可!據說,從此宮中不再養貓。[22]

但這是假的,因為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都養貓,還訓練出貓與鸚鵡和平共處,並且拿到朝堂上去炫耀。結果好戲沒演多久,貓就把鸚鵡吃了,弄得女皇陛下很難為情。[23]

正史,也不一定靠得住。

可以肯定的是,王皇後和蕭淑妃都死於非命,就連用刑據說都得到了皇帝的批準。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那個充滿惻隱之心,信誓旦旦要拯救弱者的男人,此刻在想些什麽和做些什麽?他是否想得到,正是自己的軟弱任性和不負責任斷送了兩條性命?如果還若無其事,豈非心肝全無?[24]

這些疑團,還是留給歷史吧!

不過,此案中倒是未見李義府的身影,只有許敬宗在王皇後被廢之後落井下石,提出取消她父親的政治待遇。武昭儀受到啟發,幹脆將王皇後改姓蟒,蕭淑妃改姓梟。高宗皇帝的見死不救和默許謀殺,不知是否與此有關?[25]

但,廢太子李忠之死,許敬宗脫不了幹系。

李忠不是王皇後的兒子,他的生母卑賤而無名。只是由於王皇後自己沒有生育,李忠又是高宗的長子,才被皇後的舅舅聯合褚遂良和韓瑗說服長孫無忌和於志寧,稀裏糊塗地擁立為太子,從此開始了他坎坷的命運。[26]

那一年,李忠十歲,李治二十五歲。

二十五歲的皇帝匆匆忙忙立十歲的庶子為儲君,這件事實在太怪異了。但如果知道就在同年同月,武昭儀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便會恍然大悟。沒錯,此舉從消極的意義講,是為了鞏固王皇後的地位;從積極的意義講,則是為了對付日益得寵的武昭儀——誰知道她還會生幾個!

褚遂良和韓瑗確實深謀遠慮,媚娘也真會生兒子。做昭儀時生了李弘和李賢,當皇後時又生了李顯和李旦。前面兩個都是太子,後面兩個都是皇帝。結果除了高祖,大唐皇帝兩個是她丈夫,兩個是她兒子,其余的都是她孫子。

武昭儀當然不會不知道褚遂良他們想什麽,許敬宗更知道後台老板的心思。因此,封後大典的兩天後,他就以禮部尚書的身份提出更換儲君。因為依照宗法制度,太子就該是嫡長子。現在武昭儀已是皇後,嫡長子就是李弘。

這讓所有人都沒有話說。

高宗則回答:忠兒已經多次提出讓位了。

很好!許敬宗說。這是古風,應該促成。[27]

於是李忠變成了梁王,李弘成為太子。

此事可疑。十四歲的孩子,知道讓位避禍嗎?是有人出謀劃策,還是許敬宗篡改了國史?不知。我們只知道,李忠的禍並沒能避了。當年稍後,他就被遷到了今天湖北省神農架一帶,成為名副其實的落難太子。四年後,一個名叫阿劉的女仆莫名其妙地進京告狀,李忠又被廢為庶人。[28]

庶人李忠被囚禁在廢太子大伯父李承乾舊宅,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又在四年後被賜自盡,時年二十二歲。如果不是友愛的新太子李弘出面說情,他甚至無人收葬。

這次的打手又是許敬宗,罪名也是謀反。

看來,誣以謀反真是帝制時代政治鬥爭的好武器,幾乎百發百中。因此,它還會被用來對付另一個人,以便拔去武皇後的眼中釘和肉中刺,盡管那人也曾這樣陷害無辜。

這個人就是長孫無忌。

[18]見《舊唐書·高宗廢後王氏傳》,《新唐書·王皇後傳》,《資治通鑒》卷二百永徽六年十一月條,以下無另注者皆同。

[19]謀殺案發生的時間,《舊唐書·高宗廢後王氏傳》記為永徽六年十月,《資治通鑒》記為十一月,《新唐書·高宗紀》記為當年冬天。

[20]據雷家驥《武則天傳》。

[21]《舊唐書·高宗廢後王氏傳》一方面稱“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另方面又補述用刑及置於酒壇等情節,已是自相矛盾。

[22]蕭淑妃的罵語,《舊唐書》記為初囚之時,《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為臨死之前。

[23]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五長壽元年八月條。

[24]《新唐書·王皇後傳》便稱“武後知之,促詔杖二人百”雲雲,似乎就連虐殺都得到了高宗批準。此殊為難解,故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