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破冰之旅(第2/3頁)

是的,依稀。

問題是如何鑒別真偽,完成我們的破冰之旅。拿著一張標錯方向、航道和島嶼名稱的海圖,是找不著北的。

也許,需要導航儀。

4. 導航儀

導航儀有三個:直覺、邏輯、證據。

直覺是必需的,它會告訴我們哪裏不對,哪裏出了問題,或有問題需要研究。這種能力來自天賦,也來自經驗。經驗證明,越是眾口一詞,越是問題多多。史家認識一致的地方,往往就是誤區密集之處,這幾乎是屢試不爽的。

因此,那些由官方意識形態和國民集體無意識塑造的歷史,未必是本來面目。背後那張臉,也許更真實。

盡信書不如無書,無懷疑即無學問。

懷疑、批判、分析、實證,加起來就是科學精神。有此精神,就不會死讀書,也就會有直覺。

因此,我在1988年讀了趙國華先生的《生殖崇拜文化論》後,便斷定女媧絕不可能是“蛇妹妹”,只可能是“蛙女神”。鯀則應該是禹的“母親”,而不是“父親”。或者說,這個族群經歷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部落三個階段。鯀,是母系氏族時期族群的稱號。它可能延續到部落時期,但最終還是會更換為代表父系的禹。

這是可以由邏輯推理來證明的,邏輯決定了所有文化現象和文化模式發生的先後次序。事實上在原始時代,人們都只認識母親,不知父親是誰。世界各民族最早的神,也清一色是女神。畢竟,所有人都是女人生的。因此男性生殖崇拜一定在女性崇拜之後,然後才可能有圖騰崇拜和祖宗崇拜。既然如此,女媧怎麽可能跟伏羲一樣是蛇?魚崇拜的鯀,跟蛇崇拜的禹,又怎麽可能是父子?

邏輯比知識和經驗都重要,也比學術權威的說法更可靠。因為邏輯是公器,不會屈從強權,遷就庸眾,迎合學界,討好媒體。如果直覺與邏輯相一致,結論就不會太離譜。

需要的,只是證據。

5. 發現號

證據也有三種。

第一種是民國以來老一輩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這些老先生往往都學貫中西,兼有清代樸學的功底,近代西學的眼光,許多結論是靠得住的。第二種是比較可靠的歷史典籍,比如《詩經》和《左傳》,但對《尚書》和《國語》就得小心。最可靠的是第三種,即出土文物和古文字。因為甲骨文和金文,彩陶和青銅器,都不會撒謊,也沒有添加劑。因此,如果前兩種證據與第三種相沖突,必以出土文物和古文字為準。

絕對的真實沒人能夠做到。但有此三招,就可能更接近相對的真實。當然,接近而已。

必須感謝前輩學人,他們早就發現了古代文獻的可疑之處。必須感謝文字學家,他們早就在揭示古代文化的秘密。還必須感謝國際關系學院李蓬勃先生,他在我還沒買到《古文字詁林》時,將相關內容拍成照片發到我郵箱,並對我的某些誤解和誤讀進行了糾正。

於是我確認:女媧是蛙,伏羲是羊,炎帝是三皇,黃帝不姓黃。我也有了新的發現,比如炎帝的媽媽是“牧羊女”,黃帝的媽媽是“漂亮妞”,而蚩尤則其實是“蛇災”。這些結論,都可以從這三種證據那裏得到強有力的支持。正是這些證據,為我們的發現之旅保駕護航。

北冰洋上,破冰船銳不可當。

它的名字,叫“發現號”。

很好!有直覺、邏輯和證據做導航儀,有前輩學人、歷史典籍、出土文物和古文字做護駕者,我們的“發現號”就不會變成當年的“泰坦尼克”。

6. 處女航

破冰船直抵目的地。

本次航行的目的地是文化系統,以後才是身份認同。

這也是“易中天中華史”前三卷的任務。第一卷《祖先》,建立史前文化系統;第二卷《國家》,建立世界文明系統;第三卷《奠基者》,建立中華文明系統。系統建立,坐標就清清楚楚明白無誤了。

為此,本卷得出以下最重要的結論:從史前到文明,人類的社會組織依次是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國家。從文化程度看,它們可以稱之為點、面、片、圈、國。其中,夏娃代表原始群,女媧和伏羲代表氏族,炎帝和黃帝代表部落,堯舜禹代表部落聯盟,夏商周代表國家時代,只不過分別是部落國家(夏)、部落國家聯盟(商)和國家聯盟(周)。

從氏族,到部落,再到國家,也都有各自的文化標志。在我們歷史上,則依次是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宗崇拜。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是世界各民族都有的,祖宗崇拜則是中國特色。正是它,決定了我們民族今後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