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家與人 上帝敲了回車鍵(第2/2頁)

可是,就在阿歇爾宣布其神學研究成果的十幾年前,倫勃朗的畫室出了緋聞。他的一個學生在單獨畫人體寫生時,居然把自己脫得跟女模特一樣。對此,那位學生的辯解是:這樣一來,我們就成了亞當和夏娃。倫勃朗則用手杖敲著墻說:既然如此,你們就得離開伊甸園![5]

這一對寶貝兒只好穿起衣服走人,十二兩銀子也打了水漂。

從氏族、部落到國家,莫非也是如此?

或者說,世界各民族相繼告別原始時代的伊甸園,是因為像倫勃朗的學生一樣犯了錯誤嗎?

顯然不是。

[1]阿歇爾(Ussher),又譯厄希爾、厄色爾。相關材料請參看朱狄《藝術的起源》第13~15頁及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

[2]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誰先誰後,有爭議。這裏不討論。

[3]如果加上奧爾梅克,是“六大文明”。

[4]《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貨五》:“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1600年後的黃金白銀比例是1:4,後來又變為1:5(《明史·志第五十四·食貨二》)。1644年後由於白銀大量流入國內,當時黃金白銀比率為1:8左右,按照當時5500荷蘭盾=110盎司黃金≈880盎司白銀(1盎司=28. 3495231克)。古代1斤=16兩,1兩白銀≈37.3克,換算出來,1荷蘭盾≈0.567克黃金≈4.536克白銀≈0.1216兩白銀。

[5]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圖書公司編著《歐羅巴的黃金時代·北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