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美女復仇計(第2/2頁)

“願聞老丈見解。”單飛立即道。

姬歸神色略有寂寞,“老夫本姬姓……”

單飛見老頭兒又有考驗之意,接道:“這是周朝的國姓,老丈可還是周文王的後人?”

姬歸點頭道:“不錯,老夫本周公後人。”

單飛略有訝然。

他知道能在秘地的人多是大有來歷,因為被大禹、秦始皇毀滅性的破壞後,能知道秘辛的人除了運氣外,多是靠祖上的傳承。

到秘地之人的祖上都有些門道,連劉表的祖上都因從孔子府上藏書得窺線索。

姬歸居然是周公的後人!

周公因為迷信意味很濃的《周公解夢》而被後人廣為所知,反倒湮滅了他悲天憫人的色彩。

這是華夏中不朽的人物!

周公——姬姓,名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因此周公攝政當國。

周朝八百年的基業,本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可真正讓周朝經久不衰的卻是周公。

這是個連孔子都最為尊崇的古代聖賢。

不過哪怕這種的人物,亦會遭人詆毀。周公當國時,有流言傳周公要奪權篡位,可最終是周公平叛亂軍,建成周洛邑,制禮做樂後還政成王。

後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感於此,還曾做詩曰——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老白的意思是——王莽未篡位時禮賢下士著實為人津津樂道,周公一片為國為民的赤誠卻被居心叵測的人詆毀。壞人逍遙、好人難做。若是他們的一生在流言四起那一刻戛然而止,誰又知道真正的好壞呢?

單飛想到這點時心中感慨,一時難以言語。

姬歸像是看穿單飛所想,輕嘆道:“周公聖賢卻是難阻周室的敗亡。先祖本是周朝之臣,那時候正在侍奉周幽王,老夫說你適才說的不確,是因為周幽王不是幾件事情做的不妥,他根本就是個無道昏君,他這一輩子幾乎沒有做過什麽對的事情!”

單飛立即道:“老丈說的很是。”

墻倒眾人推,他實在沒有對那個昏君說好話的義務。

姬歸又嘆了一口氣,“褒姒不笑亦不是有什麽毛病,而是她自跟了周幽王後,一心一意的想要復仇罷了。”

“想復仇?”單飛略有不解。

姬歸點頭道:“當年周幽王是伐褒國後,褒人這才獻出褒姒乞降。”

“褒人獻出褒姒本就不懷好意?”單飛推測道。

“正是如此。”姬歸贊許道:“褒人獻出褒姒,就是記得周幽王對褒國的屠戮之仇,希望用美色滅了周室。褒姒施展媚術蠱惑周幽王,本為亡滅大周罷了,而《詩經》有雲——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就是暗指其中的隱情。”

單飛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他其實不關心褒姒和周幽王之間仇恨交織的往事,他只關心姬歸和他初次見面說這些做什麽。

不過他心中還是有分詫異,他知道《詩經》是孔子修訂,如果姬歸的祖先千年前到了此地和外地斷絕聯系,就應該不知道此書。

姬歸提及《詩經》,說明他並非不知秦漢,而是對外界的發展有著關注。

“周幽王昏聵,先祖卻看出褒姒的不懷好意,屢次勸諫周幽王,可周幽王早迷失美色之中,不聽忠言。我先人見周幽王隨後又廢了太子、重用佞臣引發宮廷內亂,知道遲早一日會殃及自身,無奈之下才有了脫離周室之意。”

輕輕嘆息,姬歸又道:“不過那時周室失德,諸侯背心,天下動蕩之相已起,哪裏又會是凈土所在?天幸先人睿智知曉黃帝的往事,這才歷盡千辛萬苦尋到琴鼓山,破解迷宮到達山下居留所在,卻始終無法再進一步。”

若是沒人接引,誰都進不來的!

單飛對於時空通道這件事亦是束手無策,倒好奇姬歸的祖先如何破解了這個困難。

姬歸微笑望著單飛道:“當初老夫先祖能入此間,本和天女一脈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老夫再見天女傳人,難免感慨頗多。”

“我倒真不知此事。”單飛實話實說道。

姬歸並不隱瞞,徑直道:“老夫先祖得入此間,是因為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