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有志者事竟成(第2/3頁)

“那他們人在哪裏?”太史慈問道。

劉備思索道:“如果我沒有料錯的話,此島看起來雖是安寧,恐怕另有玄機。孫翊太守是找到了入口進入地下。”

太史慈沉默下來。

單飛感覺劉備的推理不考慮鬼怪因素,先從常識入手,和他單飛想的倒是大同小異。

見船中除了沒人外,並無別的異常,單飛和二人下了大船回到岸上。這時探島的水手均已回轉,紛紛表示沒有發現孫翊的行蹤。

單飛倒不意外,暗想此地若真的通往冥數,入口這麽容易被發現反倒讓人起疑。

太史慈在單飛思索時已高聲喝道:“先將船上的清水盡數搬到岸上。”

施密神色略有異樣,不過還是立即傳令下去。

單飛很快明白了太史慈的用意,如今孫河、孫尚香不見,孫翊下落不明,太史慈身為孫家忠臣,肯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不過太史慈這麽想,不代表所有人均有這個打算。

這時候不比現代航海,現代的海上時不時會有遊船經過。但這個年代,除了孫翊和他們的乘船外,這裏幾年都難有船只經過。

眾人所乘的大船已然翻入海裏,眼下能回轉的希望都在孫翊的那艘船上。太史慈為人老辣,知道若被人弄走了大船,那後果不堪設想。

搬走了船上的清水,就算有想走人的,亦會明白在海上絕支撐不了幾日。

太史慈對機關暗道沒什麽認知,對於這種事情卻想的清楚明白,他親自派人守住清水,就是要防這個意外發生。

找不到孫翊、孫尚香,太史慈絕對不會考慮回轉一事。

單飛開始帶人查勘荒島。如今旁人或許是茫然不知從何下手,但單飛看土經驗極為豐富,暗想如果島上有機關暗道供人入內,土質土層必定和天然形成的有些區別。

他利用船上的器物做了些簡單的測聽裝備和挖土的工具,等環島一周後,單飛神色略有凝重,舉目望向島中靠海的那座小山。

他暫沒有發現島中的任何異常。

這時天色已暗。

太史慈見狀,吩咐眾人先生火用飯,決定休息一晚。

單飛吃了點幹糧後,已經瞄準了島上唯一沒有被查探的那座小山。

他素來是遇挫愈勇的性格,制作個簡易的火把後,單飛很快的振作了精神,緩步登山細心查看周圍的動靜。

劉備一直跟在他身邊幫忙留意四周的動靜,可隔行如隔山,很多事情若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分辨起來絕不容易。

見單飛趁夜查探小山一圈後坐下來沉吟不語,劉備皺眉道:“單統兵,難道我們料錯了?入口不在島上,而在我們翻船的海底?”他知曉單飛的底細,更明白若是連單飛都不能發現地下的秘密,只怕這裏再沒人能發現孫翊的行蹤。

單飛環望四周的地勢,突然道:“劉將軍,你可知道,氣候不同,樹木的長勢亦會不同。”

劉備點頭道:“不錯,北方多見高大挺拔的樹木,但在南方看到的樹木卻多是盤根錯結。”

單飛道:“樹木和人般,都靠汲取自然的力量生長,汲取的力量多,自然高大挺拔。有些樹木在惡劣環境下生存都是不易,更是無力生長。”

劉備怔了下,嘴角帶絲苦澀的笑意。

單飛說的是樹木,他想到的卻是自己的情況。

生存不易,談何生長?

或許逆境成就人才,但對太多人而言,逆境更容易磨去崢嶸的棱角、憧憬的理想。

單飛望見劉備的神色,已猜到他感慨為何,安慰道:“不過有志者事竟成,將軍心懷大志,鍥而不舍,我想終有成行的一日。”

劉備默望單飛良久,輕嘆一口氣道:“當年耿弇曾受光武帝所托攻打豪強,耿弇被飛箭所中卻不言敗,隨即抽佩劍砍斷飛箭繼續作戰,終大敗敵手。”

單飛微有意外,不知劉備這麽說的意思。

光武帝就是劉秀,東漢的開拓者,和劉備般,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人。

“耿弇成行後,光武帝就對其感慨道——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不想有志者事竟成也。”

扭頭望向無邊的夜空,劉備喃喃道:“我每逢落魄困惑時,常以光武帝此言自勉,不想今日單統兵亦對我如此勉勵。我聽到這話難免感慨,還望單統兵莫要介意。”

單飛見劉備鬢角華發早有,想到他在狼牙峰對鏡自傷的模樣,半晌才笑道:“劉將軍客氣了,你我之間素有誤會,但經這些日子的患難與共,單飛早將劉將軍當作朋友一樣。”

他說的這話若是被別人聽了,難免覺得自大,畢竟他單飛眼下還不算有什麽名氣,而劉備早就聲名在外。

劉備聞言,眼中卻是光華閃現,振奮道:“劉備能得單統兵原諒、當作是朋友,如今就是死在海外,也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