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怪船(第2/2頁)

孫尚香倒和眾人不一樣的看法。

女人是求安全的動物,因此對人的舉止極是留意,孫尚香更是女人中的女人,在留意卷軸圖案的時候,亦在留意周邊人的動靜。她看到了單飛觀望卷軸時訝異的模樣。

單飛不是困惑,而是訝異。

只憑這一點,她就知道單飛見過這東西,是以才讓單飛說說。

單飛見眾人望來,倒不推搪道:“那我就獻醜了。”

見賀齊的笑容帶著不屑,單飛並不介意,“這是一種水密隔艙的設計圖。”

眾人多是茫然。賀齊目光微閃,已帶訝然之意,他思索許久,又找極具經驗的船匠詢問,這才知道圖紙設計的含義,哪想單飛隨口道出,見識竟是這般廣博。

其實單飛心中訝異更深。

他考古出身。考古並不局限於瓶瓶罐罐,如是適逢其會,對華夏某些方面的淵源流傳也是需要涉獵。

秦漢時期本是華夏造船業的一個巔峰——秦皇曾派遣徐福帶數千人遠赴海外,漢武帝更是屢次出海巡遊,以盼見到傳說中的仙山,仙山有沒有不得而知,不過這兩個皇帝的愛好倒促進了造船航海業的蓬勃發展。

當初船只到現代已不可考,因為金石可傳,木制品和書畫卻易腐爛,經歲月滄桑,現代人看到的古董多是鼎器瓦罐之類,而傳世的木制船只可說是極為罕見,考古學家多是從史書記載或從墓葬裏的船只模型來推演當初的造船水準。

單飛知曉秦漢造船業發達,但見到孫翊讓人設計的船舶圖紙,還是難掩訝異。

水密隔艙的設計興起在宋元時期。

那時華夏、印度、阿拉伯等國家的海上貿易極為興旺,船只在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穿梭往來,蔚為壯觀。

不過當時除了華夏外,旁國的船只多是觸礁就沉,少有幸免,唯獨華夏的船只在海中遨遊,雖有損傷,但還能觸礁後繼續航行,到岸後再行修補,減少損傷。

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水密隔艙。

見眾人都是神色困惑,單飛解釋道:“江河行船,因河道不寬,船只偶有破損,也能及時救援,因此在船艙的結構要求上並不繁瑣,賀將軍所乘的樓船看似磅礴,但多在推動力方面考慮。不過若是出海行船,情況就要復雜許多,如撞到海上的暗礁,船體破損,海上孤立無援,可說是極容易覆滅。”

他侃侃而談,龐統暗自嘆息,心道我也自詡博古通今,怎麽和單飛所知完全種類不同?

太史慈、劉備早知單飛的本事,聞言還是難掩驚奇之意。這二人都是擅長馬戰、步戰,唯獨對水戰不算擅長,對船只的建造更是陌生。

單飛接著又道:“水密隔艙就是因出海的考慮應運而生,這種艙體切割繁瑣。”略在圖紙上數了下,單飛道:“據我看來,這個艙體最少切割成十八個空間,而且看其標識……”他指著上面的虛線道:“這裏應該是要用防水材料,比如用桐油灰來膩密防止水侵,如此一來,就算外層艙板撞上礁石,但仍可支撐下去。”

略近觀看,單飛指著分割線條上星星點點的標志,“我想這裏應該是要用扁鐵和勾釘進行連接的標志,這種連接比用銅竹之類的連接器件更加的牢靠。”

略做思索,單飛得出結論道:“孫翊太守在丹陽抽調大量的金錢建造此船,想必對船體用料極為講究……而這裏無論水密隔艙,還是艙體方面的設計,均是考慮到持久多變的海上情況,孫翊太守造這艘船的用意,應該是出海遠行。”

他話音落地,眾人嘆服。

賀齊本事高明,無論水路、陸路、用兵馬戰均是極為精熟,為人性好奢靡,難免倨傲,可聽單飛一番話下來,他眼中驚詫之意極濃,實在不知眼前這小子年紀輕輕,這般認知是從哪裏學來?

孫尚香嘴角含笑,倒感覺頗有收獲,輕聲道:“單統兵這麽解釋,不知道賀將軍可是滿意?”

賀齊哼了聲,盯著單飛道:“你既知這些門道,那可知我等船隊的設計,本和孫翊太守的目的不同?”

單飛微怔,意識到問題所在。

秦漢造船業雖是發達,但在漢末,對出海早不熱衷,如今經戰亂多年,大家都在窩裏鬥,更無心海外擴張。

孫權手上的樓船或多,可是……

單飛一念及此,皺眉道:“賀將軍是說眼下船只均不易出海嗎?”

賀齊神色略帶嘲弄道:“不錯,孫翊太守造船更像是為遠赴海外仙山設計的,我所領船只,絕沒有可能遠赴海外!若是有人乘此間的船只冒然出海,只怕撐不了幾日,就會葬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