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精英的小辮子 第2章庚子年,有個端王爺(第2/2頁)

但是,這樣一位好似玩鬧的王爺,在庚子年那個特別的場合,卻起了翻天覆地的作用。利用義和團滅洋,是他力主的。在義和團眼裏,他是他們最大的大首領。進攻使館,也是他的主意,而且是他親自主持。甚至在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已經破滅,八國聯軍眼看就要打進北京的時候,他居然矯詔調來新建陸軍的重炮,想要轟平使館。幸虧榮祿沒有聽他的,否則真要是轟平了使館,這個禍就闖得更大了。僅有的幾位表示不同意見的大臣,袁昶、許景澄、聯元,也是他奏請殺掉的。連同為滿人紈絝的立山,僅僅因為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也被他幹掉。當日,在他的淫威之下,幾乎人人自危。好幾位大臣後來回憶說,如果八國聯軍再晚來幾天,說不定會有更多的朝臣被殺。一度,他還領著義和團進宮,要搜查宮裏的漢奸,明擺著是要給光緒好看。幸好西太後雖然討厭光緒,但卻不喜歡這樣胡來破壞了規矩,才制止了他。十幾萬義和團湧進北京城,鬧得北京秩序大亂,各個衙門都駐紮著驕橫的團民,還必須管他們的飯。官員稍有異議,輕則挨揍,重則腦袋搬家。由於有端王罩著,誰也拿這些人沒轍。這些團民天天打打殺殺,嚷著要殺朝中的“一龍二虎三百羊”,連李蓮英這樣的人都感覺到了混亂和不便。就連西太後自己,也未必能完全控制得住局面。

這樣的玩命而且拼命,僅僅是因為端王的兒子做了大阿哥,距離皇帝的寶座只有一步之遙了。為了早一點把光緒趕下去,在當時的情形,只有滅洋一條路。認準了這條路,他就一根筋地走到黑,甚至連一點後路都不留,也把這個朝廷推向了懸崖邊上。

這樣做的結果,西太後也就只能逃了。還好八國聯軍兵力不足,沒有四面圍困,給逃難的人們留了一個德勝門。從德勝門逃出來的西太後,不僅帶走了光緒,還拉上了端王和他的兒子溥儁。惹了大禍的端王,也沒有堅持留在北京,與京城共存亡,而是跟著一直逃到了西安。議和之後,西方列強方面開出的“禍首”名單,頭一個就是端王載漪。西太後還真是顧念親戚的情分,別的禍首,該殺都可以殺,唯獨端王的命卻要留著,最多只能發配。列強最後還是給了西太後這個面子,端王的命,算是留下來了。也許,這個端王原本就是庚子年西太後作惡的替身,壞事惡事,都是他的事。事後,讓人恨得牙根癢癢。端王被流放之後,大阿哥溥儁自然成了雞肋,加上他頑劣成性,宮中誰都不喜歡,據傳還揪過光緒皇帝的辮子,上上下下,一點人緣都沒有。西太後西狩之後,兩個最信任的近臣,吳永和岑春煊,都力主廢掉大阿哥,不久,他也就真的被廢了。

此後,雖然流放中的端王一直受到朝廷的供養,甚至到了民國還享受政府的補助,並且還免不了有些不喜歡洋人的人,時不時去崇拜一下這位敢跟洋人開仗的王爺,但從此以後,這一家子在歷史上基本上就沒動靜了。曾經劍拔弩張、氣勢洶洶的王爺,再也沒見有什麽肝火,一點脾氣都沒有。現在看來,在當年的清廷王爺中,端王肯定不是最混的一個,也未必真的很保守。但是,一個廢立機緣,把他推到了政壇的漩渦中去,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幸的是,由於利害的原因,他起的恰是一個特別糟的作用,差點把國家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