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皇帝的家事 第4章羞澀的帝王(第2/2頁)

後來,朝中有傳說,載灃此舉,是為了給他哥哥報仇才這樣拿袁世凱開刀的。還有的說是原來是要殺袁世凱的頭的,經過慶親王奕劻的力爭,才改了開缺免職。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麽根據。其實光緒是否真的記恨袁世凱,就不好說。當年戊戌的事,要怪也得怪譚嗣同的魯莽,不能怪袁世凱的所謂告密。這種傳說,其實不過是一種事後的解釋,在當時如果就有這樣的傳說,袁世凱無論如何都會事先防範的。載灃的確不喜歡袁世凱,但主要是因為袁世凱手中的權勢,他要的只是權勢的轉移,從漢人手裏把權拿過來。袁世凱被趕走,但跟袁世凱關系密切的奕劻卻紋絲不動,依舊做他的首席軍機,只因為他是滿人親貴。但盡管如此,驅趕袁世凱之事做得這樣的快,這樣的突然,還是跟此項外交事宜有關。攝政王載灃,雖然此前出過一次國,1903年去德國做過賠罪使臣,見過德國皇帝的,讓德國人折騰得不輕。此番屈辱的經歷,看來沒有增加他跟洋人打交道的膽識,反而讓他更羞於見洋人。跟美國外交關系升格,人家的大使可以直接見國家元首,也就是見他,這件事讓他渾身不自在。可以理解,一個從沒有過這樣經歷的代理元首,心情是如何的忐忑。雖然僅僅是王爺,但跟皇子一樣,從小也是長在深宮裏,見的都是太監和女人,雖然自負,但卻羞澀。當場議論時,自己不滿,面對袁世凱的侃侃而談,卻講不出道理,於是只好掀桌子了。

滿人好面子,王公貴族就更好面子。跟外國人打交道,在人們傳說中,對方恰恰不講面子,有話直說。一場場的外交交涉,總是外國人讓中國人面子上下不來台。一來二去,形成了刻板印象,滿人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幾乎個個不樂意見洋人,跟洋人打交道。在這樣的情形下,攝政王載灃怎麽可能把自己放到直接和洋人交涉的情景中去?盡管在外國人,甚至袁世凱和唐紹儀看來,這不過是外交慣例,國與國之間的尋常事,但是,對於載灃,卻是一種難堪到極點的尷尬事。

雖然一直以來就安心想去掉袁世凱,但卻辦得如此倉促,而且選擇了這樣一個不是借口的借口,說不出道理的借口,實際上也沒法明講的借口。這樣趕走袁世凱,實在是難以服人。詔令一下,除了袁世凱的政敵,沒有什麽人感到滿意,連一向對袁世凱不太感冒的張之洞都覺得不妥。當時的學部侍郎嚴修,還公開表示抗議。各地立憲派和實力派,對此更是憂心忡忡,發起立憲請願,其實就是這種憂心的一種表現。畢竟,想要開掉袁世凱這樣的重臣,即使在西太後在世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的,沒有這樣的借口,只能說明朝廷自己亂了章法。

袁世凱被趕走了,但他的勢力其實還在。做事如此魯莽滅裂的滿人親貴,一時半會兒,沒法收拾人心,徹底消除袁世凱的潛勢力。換上的滿人不中用,換上的漢人也不賣力,摻沙子摻到北洋六鎮裏的士官生還有叛逆危險。不用說,正是這種蠻不講理的罷黜,埋下了日後袁世凱再出山最終出賣朝廷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