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隨他們去(第2/2頁)

重點督查各地民生恢復情況,特別是田地復工復產,盡量減少之前一系列戰事所帶來的影響。

另外也沒有放松中華文化的傳播,各地學堂的開辦情況,遇到的困難等等,他都是會第一時間去解決。

甚至還舉辦了波斯省內第一屆的秀才考試,也就是縣試,府試和院試,通過縣試和府試的就是童生,再過院試,那就是秀才了。

不過波斯省乃是新設,可想而知,這第一屆考試會是什麽情況!因此,盧象升是降低了要求不說,還根據大明的情況考新學、匠學的內容。

四書五經,只要能說得一些,就算過關。而新學和匠學的內容,要有吸引盧象升的地方。

這第一屆的考試,童生獲得進入各地府衙做事的資格;而最終能成為秀才的,盧象升更是招到了鎮南城親自表彰,並發給他們路費,隨大明來回波斯的艦隊,送去大明本土公費就學。

不過有個條件,就是他們學了之後必須要回到波斯來的。

之所以這麽做的用意,還是收波斯百姓的民心,讓他們對大明產生歸屬感,能凝聚他們的人心。

不過讓盧象升有點無語的是,這第一屆的秀才中,其實很多就是大明本土,隨軍跑來波斯定居的,或者幹脆就是出征將士受傷退出軍伍,選擇在波斯娶多個媳婦的。

他們這麽做,就等於是公費回國探親了。

對此,雖然不符合初衷,但盧象升並不想改變。不管怎麽樣,都是大明人,沒必要厚此薄彼!等過些年,波斯籍的大明百姓中,自然會有聰慧之人崛起。

只要給他們開了這麽一條路,最終都是能引導他們用心去學大明的文化習俗,真正融入大明。

至於眼下,來自大明本土的,要高人一等,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在盧象升忙著這事的時候,他從各方面都收到了歐洲人要聯合起來的消息。這其中,有大明藩屬國來通風報信的,也有洪承疇那邊派人過來通知的。

一如洪承疇,盧象升這邊也是得到崇禎皇帝提點過的。因此他並不擔心。等歐洲各國都聯合起來,真正要出兵的話,都不知道要多少年,隨他們的便。

就這樣,盧象升除了繼續關注民生之外,也只是派人去通知了下閻應元那邊。

此時的閻應元所部,都已經打穿了後世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到地中海飲馬去過了。

但是,因為兵力有限,最終只是在敘利亞那邊留了少量遊騎作為警惕,大軍還是回到了巴格達這邊,看押奧斯曼俘虜在這片平原上開荒種田。

在阿拉伯半島的西側,地勢要高得多,地裏的收成並不怎麽樣。因此,閻應元都沒管那邊,主要經營巴格達所在平原到波斯灣沿岸這部分平原。

就目前的明軍來說,基本上就處於休養生息狀態,為了在這片土地站穩腳跟,也為後續的大戰積蓄糧草中。

之前咄咄逼人的兵鋒,暫時就收斂了起來,寶刀插入刀鞘,等待下一次的出鞘飲血!

……

明軍這邊的情況,讓奧斯曼帝國松了口氣。對於這個事情,他們是這麽評價的。

就見奧斯曼首相艾哈邁德對皇太後稟告道:“太後,堅壁清野之策收到了奇效,明軍迫於後勤,再無能力西進。據探馬所報,明軍大都在開荒種田,以應對糧草危機!”

之前強力實施的堅壁清野之策,不知道招來了多少怨言,那些強迫離開家鄉的奧斯曼百姓,也不知道多少死在了路上。如此種種,對於艾哈邁德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甚至連皇太後這邊,也是有壓力的。

因此,如今明軍“無力”西進,一口咬定是堅壁清野之策取得了成功,就能減輕他們的壓力。

皇太後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又有點擔憂地問道:“那以後怎麽辦?等明軍有了糧草,豈不是又會來攻打我們奧斯曼?”

“太後放心!”艾哈邁德聽了,便連忙回答道,“微臣一定會抓緊時間練兵,定要練出一支精銳。到時候不要說明軍來打我們奧斯曼帝國,就算不來,微臣也會領兵前去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