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人力有時而窮(第2/2頁)

總結來說,這個時候,並不是敵人的強大限制了大明開疆拓土的步伐,而是大明自己的人力有限。

這一點,大明和當初成吉思汗時代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成吉思汗時代,那是瘋狂擴張,雖然占領的疆域極廣,可沒有好好經營占領的地方,就很快土崩瓦解,一下分裂成了很多汗國。

大明這邊,是穩打穩紮型的。打下一個地方,近的,遷移大明百姓成為大明疆域,比如安南、洞吾等地。

遠的,就分封藩國,以同宗同族的藩國形勢去統治當地,比如說天竺這邊,還有美洲地區等等。

到底是成吉思汗時代的方式好,還是大明如今的這種方式好,最終還是要等待歷史的檢驗。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成吉思汗就算想學大明這種開疆拓土的方式,他也是做不到的。因為他的人口,比起大明還要少不知道多少倍,壓根沒法學。

當然了,大明雖然有近兩億的人口,可如此開疆拓土之下,也已經顯得人口不夠用,要不然,以如今大明的實力,絕對能更近一步,比如明威堡這邊。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就更缺人口了,那就是後世的澳洲。

這個地方,雖然在原本的歷史上,更多的是西方殖民者流放罪犯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說,這地方其實是個好地方。全世界都在世界大戰,澳洲那個方向,卻很少能影響到。

要不是這個地方離歐洲太遠,歐洲過去的人口基礎太差,否則絕對比北美更容易埋頭發展。

這個地方,大明也是要占過來,不過一如美洲一樣,太遠了,交通也太不便利,除了自己能對那邊的控制力比較強之外,怕是後世的大明,對那邊就有心無力了。因此,澳洲那邊,還是分封藩王更好一些。

美洲那邊再踢過去幾個,其他的藩王,就都踢到澳洲去,大明的藩王,就基本搞定了。

不過眼下說一千,道一萬,最重要的,還是基建啊!沒有發達的交通,疆域太廣,實在是有心無力。這也是為什麽中國歷代的疆域就只是那麽大,而不是說以前的皇帝不想開拓疆域。

因此,崇禎皇帝並沒有多想,全力撲在了國內建設上面。

雖然他有竊聽系統在手,不出紫禁城,照樣能知天下事而不被底下臣子欺瞞。但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顯然是不愛待在紫禁城裏面的。

於是,大明全國各地,都留下了崇禎皇帝的足跡。

坐火車直達歸化城,視察河套平原,接見蒙古族的百姓,聽取百姓民情,指導蒙古這邊的官員如何更好的做事。

這一點,是其他任何皇帝都比不上的。以崇禎皇帝的見識,每一個指示,都能切中要害。

在這蒙古草原上,第一還是要大力發展河套平原上的農業,土豆的種植更是上了一層樓,充分保證天災下的百姓口糧。第二,崇禎皇帝還特意去了包頭,視察這裏的鐵礦,煉鐵等情況。

另外,他還沿著黃河視察了一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黃河不泛濫,不改道。

隨後,天氣轉冷之後,他又坐火車去了南方,視察長江流域,對於江防,同樣是重中之重的巡防。各地的基建情況,更是他每到一地,都要聽取地方官的奏報,有困難解決困難,沒困難就大力搞好基建。

作為大明交通骨架的鐵路,北到歸化城,南到廣州城,西到天山輪台,西南到昆明,都修得差不多了。

本來按照崇禎皇帝的計劃,西南這條鐵路,是要最終直達洞吾在印度洋的港口。但是,西南的地形,對於修築鐵路來說,實在太難了,修不過去,代價實在太高。唯有期待黃色炸藥研發成功之後,再和大自然做鬥爭了。

崇禎皇帝就坐火車視察,還要求在這個火車交通的基礎上,再繼續興修鐵路公路,要猶如一張網一樣在全國鋪開。給後世不管留什麽,都不如留這些東西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