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洞吾巡撫(第2/2頁)

雖然包括閻應元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想著閻應元會得到皇上的重用。但他們都沒想到,皇上會這麽重用閻應元。一時之間,眾人紛紛向閻應元道賀,而閻應元也是激動萬分,叩謝天恩!

他不知道何人曾給皇上提過他,但皇上對他的喜愛之意,卻是從一見面就表露無遺的。皇上這個知遇之恩,讓他銘感五內,暗中發誓,必肝腦塗地,也要把洞吾治理好。

閻應元自然是不知道,崇禎皇帝之所以這麽重用他,一是有感於他閻應元在另外一個位面的表現。為了大明,寧死不屈,他的那首絕命詩,曾一度讓後世的他很是感動。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另外,嚴格來說,洞吾這邊只是決戰之後,算是殲滅了洞吾軍隊主力,殺了他們的王。但是,洞吾的南邊,還沒有平定,那個他隆王的兒子平達力,並沒有活捉或者見到屍體。洞吾這邊,是還有不少事情要做的。

崇禎皇帝不打算這一年都待在洞吾,繼續往南一直到打下整個洞吾。這一戰結束,他就準備回師雲南,然後去處理安南那邊的事情了。

洞吾這邊的事情,就必須要有一個有能力的人來總領大局。

三邊總督鄭崇儉,還是要回三邊的。如今三箭定勝利的閻應元,能文能武,絕對威震洞吾!有他在,相信洞吾接下來的事情,他都能搞得定。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崇禎皇帝才不在意閻應元的“文憑”,直接越級提拔閻應元為洞吾巡撫。

這個時候,如果根據以往的經驗,離洞吾雨季的到來,也就十天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當然,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後。在沒有天氣預報的這個年代,只能瞎猜。

崇禎皇帝沒有在阿瓦城停留過長時間,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各地官府的主官,另外也接見了那些之前投誠了的部族,對他們勉勵了一番。並讓他們合適年紀的兒子,前往京師國子監學習。

當然了,少不了要介紹一番閻應元。這些洞吾部族的人,一聽說管轄他們的,就是傳說中勇猛無比的箭神時,說真得,他們一個個都非常敬畏。這種敬畏,不亞於對大明皇帝的敬畏。

在阿瓦之戰勝利之後的第三天,崇禎皇帝就領軍回雲南,順便把挑選之後的十五萬俘虜押往雲南。

而三邊總督鄭崇儉領著五千秦兵還要在阿瓦替閻應元坐鎮一段時間,讓閻應元有足夠的實力能組建他自己的本地軍隊,安撫百姓,並等到雲貴總督陳奇瑜那邊再派軍隊過來。等到這邊都安頓好了,鄭崇儉就領秦兵回陜西,也不再去安南了。他們的戰功賞賜,就要等回去之後才有。

崇禎皇帝啟程這一天,阿瓦地區所有的男男女女全都來了。對他們來說,能見到皇帝禦駕,這輩子估計也就這麽一次。這要是不來的話,以後就再也見不到,就沒資格給子孫後代吹牛了。

另外,也有崇禎皇帝的威名,在這段大喜的日子中傳得飛快,讓洞吾百姓都知道了,原來大明皇帝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任何對手都是慘敗結局。這也就難怪,為什麽大明皇帝會帶這麽少一點人馬就能征討他隆王。閻中丞再厲害,那也只是大明皇帝手下一員大將而已。

特別是大明皇帝愛民如子的名聲,也已經傳開,洞吾省的百姓都非常期待他們成為大明百姓之後,會有什麽生活上的改善。很自然的,他們也想送送如今也已經是他們自己的君主了。

這邊是人山人海的送行隊伍,而等崇禎皇帝到達雲南時,這邊又是人山人海的歡迎隊伍。

因為事先已經有通報,不但以陳奇瑜和沐天波為首的官員趕來迎接,就是沒有要求的普通百姓,那也是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迎接。

洞吾帶給雲南的兵災,可以說影響了雲南多少代的百姓,如今皇上才用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徹底解決了,誰人會不歡慶迎送?

在這邊陷於歡樂的海洋中時,另外一個地方,也是有非常隆重的歡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