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內訌(第2/3頁)

這一點,崇禎皇帝介紹了西北那邊的先行情況,告訴他們,自從實施了這個之後,西北那邊就再沒有受到蒙古韃子的騷擾了。如今關寧軍這邊,也要如此來做,至少在徹底消滅建虜之前,也是要實施這個制度,才能把關寧的戰力發揮到最高。

對此,洪承疇作為文人來說,有點抵觸,因為皇帝連讀書人也算在內了,雖然關寧一線就沒多少讀書人,可這種趨勢很不好,回頭是不是其他地方也要實施,他覺得有很大的可能性。

不過洪承疇作為薊遼總督來說,卻又是歡迎這個舉措的。因為這樣一來,就等於他的手下,全民皆兵,那麽關寧的戰力就會大大加強,以後對虜戰事什麽的,他也就不會再成為看客了。

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崇禎皇帝連戰連捷,此時的威望已經深入人心,因此,洪承疇內心稍微猶豫了一會之後,就壓根沒有反對。

於是,全民兵役制也在關寧一線開始實施。

忙完了這些,崇禎皇帝準備班師回京之前,原本被掠來遼東的百姓,他們的意願也統計出來,遞到了禦前。

兩萬多百姓中,選擇留在遼東的,竟然達到了一萬余人。原因在這份統計中也有注明,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被建虜掠來之時,整個家鄉,甚至連同周邊的莊堡都沒了。而他們的七姑八大姨什麽的,往往都是在方圓幾十裏的地方,因此,可以說,他們在關內就沒什麽親人了。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關內也沒什麽糧田,都是佃戶來的。對於土地的渴望,只要是大明百姓,那自然是不用說的。因此,留在關外,能得雙倍的糧田和錢財的獎勵,對他們來說,是有足夠的誘惑。

對此,統計的官吏有問過,說遼東貧瘠,就算是雙倍的糧田,也抵不過關內吧,為何想不開,還是要留在關外?

對此,那些百姓卻並不認同,經歷過遼河平原的開荒種田之後,他們已經認識到,之所以說遼東貧瘠,那只是建虜不會伺候而已。他們相信,只要他們辛勤勞作,遼東這邊的糧食收獲,絕對不會少。

這一點,崇禎皇帝算是最清楚了。在後世,東北就是大糧倉。幾個平原上所產出的糧食,乃是全國最多的。在這個時代,雖然因為氣候、種子、農耕技術等等原因,達不到後世產量那麽多。可不管怎麽樣,在這個時代橫向比較,只要用心下去,相信收獲也是不會少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遼東其實是塊寶地,有耕田,有礦山,有油田,就只缺認識這些的人,缺辛勤的百姓來當他們的主人了。

想明白了這點,崇禎皇帝便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而後,就帶著依舊要回關內的其他百姓,一起班師回京。

在啟程的時候,他就把統計出來的這些百姓情況,先一步快馬送入關內,讓地方官去尋找他們的親人,告訴他們這個喜訊,讓他們到京師迎接解救回來的親人。

……

建虜這邊,卻是完全和大明是相反的局面。大敗引發的,是一場局勢緊張的內訌。

豪格第一時間逃跑,他連海州都沒有停留,直奔盛京而去。

後面趕來的嶽托聞報,也就有樣學樣,過海州而不入,同樣直奔盛京。

再後面的多爾袞一聽,就大概猜出了豪格的目的,一邊急忙讓多鐸趕去盛京,一邊燒了知道守不住的海州,安排兵力駐守鞍山驛堡。這裏一旦丟失的話,明軍就能長驅直入,威脅遼陽和盛京了。

為此,多爾袞還交代留守的大將英俄爾岱,明軍火器厲害,但壕溝能有效降低威力。務必做好防禦措施,另外,還讓他組織人力,把通往遼陽的官道全都破壞掉。

這樣一來,萬一明軍攻破鞍山驛堡的話,也沒法迅速進逼遼陽,能給盛京多一些準備時間。

一直忙完了這些,多爾袞才領軍急急趕回盛京去。

在路上的時候,他就已經收到了不少消息。知道孔有德確實早就投靠了明國,接應吳三桂的三千來騎,不但救走了那兩萬多漢奴,而且還把帶不走的糧食全都燒了。

就這點兵力,威脅盛京,把方圓百裏的莊子都給燒了,滿洲族人,不管是什麽人,全押在盛京城下殺了。先父的骨灰不但撒了,還踐踏。最後,在援軍趕來之前,就溜走了。

豪格第一個趕到盛京,就派兵包圍了皇宮。雖然被鰲拜攔住,但他卻勸說鰲拜,他也是先皇之子,又不是要奪他弟弟的皇位,只是要求太後罷免多爾袞的攝政王之位。理由很簡單,大清在多爾袞的統領之下,都快要完蛋了。

鰲拜意動,同意了他的這個說法,大清八旗中,實力最強的兩黃旗開始合作,但是,布木布泰那邊還沒有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