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貸款之意外(第2/3頁)

當然,忠烈祠的建立,也不是一句話就可以的,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如何才能評定為忠烈,可以入忠烈祠,這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細則出來才可以,而不是靠一個模糊的為大明而死;光是這個細節的討論,就會耗費君臣不少的精力。

還有,修築忠烈祠,要錢吧!忠烈的待遇,和其他要區別開來,肯定也要更多的錢,還有地位名譽上的區別。這些細節,也是要君臣討論的。

對於這些事情,文武百官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經驗。

但是,崇禎皇帝的靈魂好歹來自後世,有可以參考的地方;比如烈士的評定和待遇,還有軍中發放標記大明將士的銘牌,這樣就算大明將士戰死,也不至於混淆,將士該有的榮譽就能有。

因此,可以說有關忠烈祠的一切,都是在崇禎皇帝的主導下進行的,這也是崇禎皇帝凱旋回到京師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

忙著這個事情,崇禎皇帝自然也就要關注和這個事情有關的其他事情了。比如朝廷財政收入的問題。

其他方面,都是符合他的預期,但是有一件事,還是出乎了崇禎皇帝的預料。

大明皇家銀行的各省分行,經過這幾年的推廣,都已經設立完畢。但是,在存貸款方面,卻不是很理想,哪怕是在江南商業氣息比較濃的地方,也是如此。

為此,崇禎皇帝仔細地翻看了有關信息,最終他發現,貸款的條件限定,因為怕貸款收不回來成為死帳,就定得比較高,抵押之物的價值要高於貸款本金才可以。這讓很多民間商人都比較猶豫,就怕貸款做事虧了之後,抵押物就沒了。

連江南這邊都是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由此,崇禎皇帝在文華殿召集群臣議事,針對這個事情,要他們想想看怎麽應對才好?

開場白,崇禎皇帝就直接是簡單明了地說道:“銀行裏的錢,決不能躺著不動。只有讓他流動起來,讓錢去創造更多的錢,才符合朕設立銀行的初衷。但是如今連江南一帶,貸款的人都是極少,諸卿可有何看法?”

他說這個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要賺更多的利差,而是百姓貸款去做生意,就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來議事的這些官員,自然是事先得到通知,知道要說這事,因此也有準備,首輔薛國觀就首先出列奏道:“陛下,民間不敢向銀行貸款,實乃擔心還不起的時候,擔保物被官府沒收,因此畏手畏腳。微臣以為,要是擔保物不是那麽貴重,或許有百姓會試試?”

其實,還有一個理由,他們都沒敢說。

如果沒有地方都察院的督查,廠衛的督查,那地方官紳絕對樂得去貸款,憑他們的身份地位,這錢到了他們的口袋,再還給銀行,都不會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沒有了這些有實力的地方官紳去貸款,普通百姓面對朝廷所開的銀行,天然就有一種畏懼感。而且他們的眼光有限,承受的風險有限,種種原因加起來,出現如今這種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東廠提督王承恩也緊跟著出列,向崇禎皇帝稟告道:“陛下,東廠收到一些省份的消息,說有地方官紳在暗地裏也在阻擾民間向大明皇家銀行的分行貸款。只是他們通過私下的合規手段影響,因此當地番役並沒有采取措施。要不,奴婢讓他們去敲打一番,或者抓幾個出來殺雞駭猴?”

在東廠提督的位置上坐了快兩年了,王承恩的話語中,不自覺間也帶了點狠辣之意。

崇禎皇帝一聽,便皺著眉頭問道:“何種合規手段?”

王承恩一聽,立刻把手下報上來的那些消息,當眾說了一遍。

事實上,他已經單獨給崇禎皇帝上奏過了,不過崇禎皇帝覺得這個事情,有必要在正式場合再說一次,就是給這些朝臣說得。

在如今這個年代,存錢到錢莊,那是要給保管費的,很少有說,還會有利息給存款人。另外,錢莊的貸款,包括民間私自的貸款,那利息都是高利貸來的。

可是,自從大明皇家銀行的各省分行設立以來,存錢不但不要保管費,還會給利息;而貸款的利息,雖然比存款的利息要高,卻絕對遠遠低於以前的錢莊貸款利息,更不用說那些私自貸款的利息了。

如此一來,大明皇家銀行各省分行的設立,就動了這些人的利益。而這些錢莊和民間放貸人,又基本上是當地有錢有勢的官紳背景。因此他們自然不想生意被搶,就想搞手段來阻止了。

如果是以前的話,明末亂世,朝廷的威嚴,早已蕩然無存,他們想搞垮大明皇家銀行的分行,有的是手段,行事也不會有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