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皇太極的懊悔(第2/3頁)

想著這些,皇太極就排除了這個想法。

那就按照濟爾哈朗的建議,立刻出兵京畿之地。如今的京畿之地,沒有了明國那精銳的禦林軍,留守的兵力肯定不敢和大清交戰,也就能和以前一樣開始掠奪人口物資?

想到這裏,皇太極忽然懊惱地一拍自己的腦門,顯然很是頭疼。

真要是這樣的話,他肯定肯定,盧象升的東江軍絕對會侵襲遼東腹地。之前的消息已經證實,東江軍有兩千騎軍,有戰馬的代步,來去如風,整個遼東腹地都不安全了。

平壤之戰,已經證明了這支新東江軍的戰力,絕對是非常彪悍的,可以和大清的精銳相抗衡的。如果大清主力離開遼東,只靠一小部分精銳留守的話,遼東那麽大,皇太極都難以想象被這支東江騎軍肆虐之後會變成什麽樣子?

此時的皇太極,真得是非常地恨當初為什麽不把平壤打下來,滅掉那支東江軍再回師遼東呢!

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還是八百裏加急,都是被那些不知輕重的東西給催得!

要是沒有了那支東江軍,那大清也不會如此被動,幾乎就沒有多余的選擇。

這兩個策略,看來都不可行。那麽,要想好好地利用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禦林軍遠離京師的機會,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朝鮮那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上一次沒能滅了它,這一次就一定要滅了它,順便,看看能不能還有機會,把東江軍這個禍害給除了!反正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禦林軍不在,光靠現在的關寧軍,根本就不可能怎麽樣大清這邊。

這麽想著,皇太極便有了決定,立刻召集群臣商議討伐朝鮮一事。

上一次出兵朝鮮,雖然最終被騙回了遼東,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至少有一半的朝鮮國土,也就是朝鮮北部已經淪為焦土。這一次出兵朝鮮的話,這些地方也沒有必要浪費大清兵力。

一番決策下來,皇太極決定出動兩萬騎兵,對朝鮮漢城發動突襲,直接滅了朝鮮。

之前認為的順便看還能不能滅了東江軍,在範文程等人的分析下,覺得盧象升已經上了一次當,再上當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要是為了吸引盧象升領著東江軍去救援,那朝鮮戰事肯定不能速戰速決,那會拖到什麽時候去就不知道了!

皇太極一直認為,國內還有錦衣衛密探的,要是時間拖長了,給了明國反應的機會,指不定還會出什麽不好的事情。因此,他還是做了突襲漢城,速戰速決的決定。

還在山西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不是他不想救朝鮮,而是以大明目前的情況,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真得,不是不救,要有可能,崇禎皇帝還是會救的。

雖然凱旋之師都有近十萬人馬,如果不回京師,直接從山西去寧錦一線,也不是不可以。這麽做的話,從時間上來算,應該能敢在建虜軍隊從朝鮮返回之前發動對遼東的攻勢。

但是,大軍已經出征半年,雖然是打了勝仗,可都已經成了疲憊之師,並且驃騎營也損失不少,如果不盡心休整直接又去攻打大明最強大的敵人,崇禎皇帝就沒把握了。

還有,雖然有十萬之眾,可有一半多是從各地邊鎮挑選出來的精銳,還沒有經過訓練磨合,又不是去打烏合之眾,可以就這麽一擁而上。

另外,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小數目,相應的糧草籌集怎麽辦?上一次五萬大軍不帶什麽糧草,突然而至寧錦一線,就已經把那邊的存糧耗得七七八八了。這一次要是直接去寧錦那邊的話,就必須從其他地方籌集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才行。

最後,明軍現在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是用火器的。甚至可以說,不管是火藥鉛彈這些,就連其他消耗性軍需,也是需要補充的。並不是說,人過去了就可以的。

遼東建虜那邊,就算派出兩萬騎軍了,可留在遼東的軍力,卻還是不可忽視的。想要輕松打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基於以上種種理由,崇禎皇帝才決定,這一次按兵不動,讓朝鮮獨自面對了。

不過經過這次的事情,還有以往的情況,崇禎皇帝感覺,和東江軍的聯絡實在太耽擱時間,必須改進措施才行。

反正在路上閑著也是閑著,他便傳來各路總兵、監軍等,商議一下對策。

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這些總兵、監軍,都認為要想快捷聯絡的話,可以利用飛鴿傳書。

不過在陸路上,還是八百裏加急最為安全穩妥。從京師到登州這一段,就用八百裏加急,然後從登州到旅順這種需要跨海的地方,就用飛鴿傳書。另外一個提議,就是京師這邊,八百裏加急到天津,然後天津和旅順之間,就用飛鴿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