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師出有名(第2/3頁)

“……”秦王再次無語,你皇帝的話,帶著威逼利誘的,還苦口婆心地說話,我區區一個藩王還能說什麽?不就是想讓我來當這個出頭鳥,替你背負各藩王的罵名麽!直說便是!

雖是這麽想著,可等到他真回應的時候,秦王還是“誠懇”地說道:“陛下所言句句在理!”

崇禎皇帝聽了,滿意地點點頭。這個秦王,自己聽聞就是比較膽小的那種,就順便過來和他淡淡,看來還是有收獲的。

之所以要趁著在西安的時候,和這個秦王談談,由他牽頭把這個事情再解釋一下,是因為他馬上要領兵進入河南了。而河南那邊,也封了不少宗室。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福王,也是他的皇叔。

這個皇叔的份量,那就不是瑞王這個皇叔可比了。當年的時候,這福王差點就成了大明皇帝。是萬歷皇帝三番兩次一直想立的太子,群臣反對,經過很多年的鬥爭之後,才最終還是崇禎皇帝他爹接替了皇位。

由此,為了補償福王,萬歷當年一次賞賜莊田就有四萬頃。可以說,至少洛陽附近的糧田,基本上都是福王的了。河南這邊,甚至藩王的糧田不夠多,只能把鄰省的糧田也劃過去。

崇禎皇帝這次入河南,就是要福王等人好好破財一番。不過對於福王,他不能像瑞王那樣簡單粗暴地處置。

主要是瑞王先是自己作死,給了崇禎皇帝以處置的借口。後面的其他藩王,像這樣的借口就不好找了。

另外一個,從名義上來說,福王都已經讓出了皇位,結果你這一系還要逼他,在人情倫理上,崇禎皇帝就會吃虧。

這種事情,雖然崇禎皇帝已經掌握了軍權,橫著來,福王也沒辦法。可要是名聲不好了,所帶來的隱形損失還是很大的。一個簡單的例子,要是發生了這種事情,就絕對會被李自成或者滿清,還有那些被崇禎皇帝處罰過的讀書人等所有潛在敵人所攻擊。老百姓多是盲從的,知道皇帝是暴君,連自家親戚都這麽不放過,如果他們有了別的選擇時,這就將是改變他們決定的因素了。

名義上的正義,自古以來都是國人所看重的。所謂師出有名,就是指這個道理。做事不要臉的那種,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很好。

因此,崇禎皇帝覺得順便做件事情,就能解決這些潛在因素的,他不介意做一下事情。

說完了這個事情,他或者也來了興趣,又繼續和秦王談起了家常,問他有多少子女,孫子什麽的,過得怎麽樣?

聽到這話,秦王心中一動,連忙開始訴苦,說他的幾個小兒子,朝廷至今還不給錄入《天潢玉牒》,這不錄入《天潢玉牒》,就沒有名份,沒法封爵,就不能領俸祿。他這秦王一系,還有其他支脈,沒有錄入《天潢玉牒》的就更多了。

說到這裏,他甚至趕緊讓人去把他的那幾個小兒子喊過來見駕,認個臉熟。至少在他看來,這個機會難得,說不定就能因此錄入《天潢玉牒》,從而了了一番心事。

對此,崇禎皇帝一直笑呵呵地,也見了他的幾個兒子,誇了一番將來必有出息之類的客套話之後,就讓他們下去了。

等大殿內又只剩下秦王的時候,在秦王期待的眼神中,崇禎皇帝就仿佛沒有想起要把他們錄入《天潢玉牒》的事情,只是嘮家常一般,似乎是隨意一提道:“其實從我大明開國以來定得宗藩制度,在經過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後,朕以為已經有些不適用了!”

聽到這話,秦王又是一愣,在嘉靖朝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過一次對宗藩制度的革新,出台了《宗藩條例》,算是限制了不少宗藩的利益。此時聽皇帝說話,怎麽好像要開始新一輪限藩了?

這麽想著,他一時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聽著。

崇禎皇帝也不管他,自顧自地繼續說道:“你看,皇帝的兒子除太子之外都要封藩王,而藩王世子世襲之外,都要封郡王,郡王世子世襲之外又都要封鎮國將軍……如此下去,在開國之初,其實還不算什麽,可如今都這麽多年過去了,宗室人數比起開國之初,翻了六十多萬倍不止。朝廷國庫一年收入,真要說起來,還不夠開銷各地藩王宗室的。可如果按照歷年來的拖欠不交,朕覺得也對不起自家親戚。因此啊,朕就想著,就從朕開始,宗藩制度,要從根本上變一變才行!”

聽到這話,秦王終於驚訝地重新看向崇禎皇帝,他不知道,皇帝這是要怎麽變?

“你幫朕看看,這樣可以不可以?”崇禎皇帝似乎是推心置腹地說道,“從朕的兒子開始,不再襲封,藩王之後,朕的孫子只能是郡王,朕孫子的兒子就是鎮國將軍,就這麽下去。朕知道,朕這麽做,估計會讓朕的兒子們不滿。可這事關大明江山社稷,他們就是不滿,朕也決定是要做。你做得如何?”